大家都開始表達自己的意見,對於市場動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沒錯,目前最要緊的還是轉移公眾目標,讓他們不要將矛頭對準我們。
而我們更不能坐以待斃。”
“哦,楊總監你有辦法?”
王文菱突然對楊怡的話有了興趣。
“有,他們覺得機器人搶走自己的工作機會,用政治正確來為難我們,那他們可以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同樣用政治正確反擊回去。
我們可以出資給一些機器人保護組織、協會,讓他們出麵,提出機器人也是有權利的,人類不能隨意傷害它們這種政治正確的意見。”
“這能行嗎?
“當然可以,國外為了環保連吃人這種話都能講出來,保護機器人合法正當權利,他們一定會喜歡這個議題。
不過我建議這種事情,我們不擅長,應該交給擅長的人去做,我推薦bbc國際新聞頻道的總監,花重金挖他過來負責媒體公關工作。”
不得不說,王文菱心裡也為楊怡這一招叫好,好一個以彼之道還施彼身,讓他們狗咬狗才是最好的辦法。
彆的不說,隻要這個議題一開,拿話題就會變,受輿論影響,普通人關注的問題也會變。
“好,我同意了,辦的越快越好。”
……………………………………………………
“在一些重複性、體力性的工作上,機器人取代人類是大勢所趨,相當於汽車取代馬車,靠人力去阻擋是擋不住的。
更重要的是機器人其實對發達國家最有效果,他們經曆了工業化到工業空心化的全過程,現在想要重新實現工業化靠他們高昂到爆炸的人力資源是不可能的。
生產一件衣服售價100,結果勞動力成本就得1000,那個公司這樣做。
結果他們自己現在反對,有病。
至於普通的發展中國家,勞動力成本遠低於機器人成本,自然也就沒有這個問題。”
一樣,趙玄也看到了網上的新聞,整個社會對於機器人與人類聯係越來越精密有著很大的爭議。
同樣,事情發生以後,周沫也找了過來。
“老板,你說的是沒錯,但懂得人又有多少呢。
不過我擔心國內會不會也有一樣的情緒出現,那些因為使用機器人而失去工作機會的人會不會也有意見。”
國外亂成什麼樣,周沫都不關心,因為國內是他們的跟,保護傘科技公司能不能立足於這個世界,不在國外,而在國內。
“不會,放心好了,之前南方工廠因為確實工人,像一些勞動力密集型的製造業全都搬去了國外,產業轉移已經完成。
咱們國家的服務業吸納了非常多的就業機會,空間還很大。
再說拿30萬件襯衣換波音飛機的時代已經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