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算位麵之主?!
牧部落到來的時候,焰部落正在進行聚變。
現在已經不能叫他們焰部落了,隨著部落能夠掌控的區域變大,焰部落也開始出現了內部的分化。
精神文明的高歌猛進也意味著他們需要應對的外界威脅越來越少,人口數量開始出現大幅度增長。
當一片地區的人越來越多的時候,原來那種幾十個人住一個山洞的部落生存模式便已經有了崩潰的跡象。
好在有了枝與蒂的開拓行為,那些距離較遠無暇顧及的獵場終於派上了用途。
在某一代焰部落的巫與首領的決心下,他們的繼承者帶著部落中一部分戰士前往了那些僅存在於圖形文字記錄中的獵場。
這時候他們並沒有意識到這是一種裂土封王的機會,反而隻會覺得開拓意味著的是死亡,首領與巫的身份不是權利的象征,反而帶有極為沉重的職責。
因為繼圖騰信仰之後,部落傳承也登上了曆史的舞台。
之前將原始的圖騰信仰比作是一種粉絲追逐“圖騰”這個明星的行為,那麼現在的情況就像是在時間的演化下,粉絲與粉絲之間漸漸生出了惺惺相惜的感覺。
焰圖騰信仰的同類死去對於他們來說也是一種被奪走什麼的過程促使了他們感情體係的進一步完善,人們開始重視同伴死亡,到現在已經變成了一種僅次於對圖騰的重視。
在付出大量的傷亡之後,焰部落成功開拓出了自己的“分基地”,並效仿這個模式,占據了越來越多的土地。
他們接觸到牧部落也正是因為一次開拓行為。
牧部落,字如其名他們的生存方式是放牧,但他們放牧的不是牛羊,而是一種巨大的會周期性的大麵積範圍內遊移的特殊“蟲類”
他們此時的社會形態不比焰部落要落後,隻是因為部落生存的方式特殊而並非固定居住在某個區域。
相比於焰部落對於火的掌控,牧部落在拓荒這一點上尤為擅長,他們能輕易的在一片從未到達過的陌生森林找到食物和水,也能夠輕易的辨識出外界的天氣等變化是否會對部落造成影響。
牧部落的這些經驗都是用大量的生命換來的,理所應當的他們對人命更加看重。
兩者的接觸其實有一點點巧合的意味在裡麵,牧部落的人在放牧那種特殊蟲類的時候,巧合下遇見了正在狩獵焰部落的人。
兩者初次見麵並沒有任何驚訝意味,他們下意識的把對方都當成了自己人。
畢竟大家都是人,兩隻眼睛一個鼻子,他們並沒有意識到這個世界上還有除了自己之外的其他部落。
不過他們很快就在進一步的接觸中發現了奇怪的地方。
首先是語言上的不通。
每個部落的語言都是根據自己先祖的習慣與風格還有接觸的外部事物而決定的,這就導致一個問題雞同鴨講。
太陽在焰部落的語言中發音是“阿薩”,但在“牧”部落的語言中卻指的是蟲子的糞便。
於是剛剛接觸的兩撥人進行了大量類似於下麵的對話
焰部落的人說“今天太陽很大,適合狩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