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狗王爺!
“不可能,你不可能算的這麼快!你一定是之前見過此題!”震驚之後,孔恕驚呼。
秦河山不慌不忙道,“我此前的確見過此題,但這並不代表我就犯規了吧?所謂學問高低,考較的不就是對先人知識了解的多少麼?”
“這………”孔恕有些無法反駁。
先前那位老先生開口道,“但是學問可不隻是要知道答案,還要知道其中緣由,能否請王爺為我等解惑?”
“自然沒有問題。”
秦河山道,“此題解法很多,但大體思路有兩種。一種是直接計算。”
“術曰上置三十五頭,下置九十四足。半其足,得四十七,以少減多,再命之,上三除下四,上五除下七,下有一除上三,下有二除上五,即得。”
“第二種則是將雉兔的數量分彆以兩種不同的符號代替,然後列舉兩個等式,等式是這樣的…………”
學堂裡是有文房四寶的,秦河山親自動筆,在紙上列出了一個二元一次方程式。
當然,原本方程式裡的xy被他替換成了圓圈和方框,以便在場人理解,另外他還解釋了一下等號的作用。
這個時代是有算經的,自然也就有數學裡的基礎概念,比如加減乘除,隻是叫法不一樣,符號不一樣,否則也不會出現雉兔同籠的問題了。
既然原本有概念,那麼在隻替換符號的情況下,跟在場這些有學問的人解釋起來也就輕鬆了許多。
眾人聽到這種設未知數,列等式的算法之後,紛紛覺得驚為天人。
尤其是孔恕,輸的心服口服,“想不到王爺在算術一道上,也有如此能耐,這種算法老朽真是前所未見。你給了我靈感,先前許多解不出來的問題,用這種方法應該就能解了。”
“院長過譽了,未知數隻是簡化了思考過程的算法。真正有技巧的思路,還是算經上原本的方法。”秦河山說道。
他倒也不是謙虛,未知數本來就是一種簡化手段。當然也不能說簡化手段不好,因為數學裡不論是公式還是定理公理,都是通過總結規律以達到對後續計算簡化的目的。
在數學當中,難是挑戰,而簡化則是一種美。
孔恕聽秦河山這麼說,自然不會傻乎乎的當真,自己不會的東西,該服就得服。
不過他也有自信,能夠回答出秦河山的問題,於是他道,“王爺不必過謙,我的題王爺答出來了。現在輪到王爺給我出題了,我也有自信不輸王爺。”
“那好,我的題很簡單。”秦河山笑著拿起一個茶杯,裡麵倒滿了水,擺在桌子上,“一個裝滿水的茶杯,再來一張紙。在不借助其他任何工具的情況下,如何讓茶杯倒置而滴水不漏?當然,時間可以很短,但也至少要持續一息以上。”
一般人在沒有劇烈運動下正常呼吸頻率大概是兩到三秒,畢竟這個時代的紙質量還不是很好,被水浸濕的很快,如果是後世的a4紙,那時間可就久了。
在場的眾人聽到這個題目,紛紛表示不可能。
有先生表示秦河山故意出一道不可能的題在為難彆人。
孔恕則問道,“老朽鬥膽問一句,王爺您自己是否可以做到?”
“本王自然可以,在場諸位若是有自信的都可以試試,若是大家覺得實在想不出來辦法,本王便會親自演示。”秦河山說道。
得到了肯定的答複,孔恕也便放心的點了點頭。
出題人自己必然要會的,不然一方出題,要星星要月亮的,那還比什麼?根本沒意義。
之後的時間,一群年齡或大或小的先生一塊圍在杯子四周開始思考、討論。
“莫不是用紙擋住水不讓水落下?”
“紙一沾水就濕了,自己就破了,如何能擋得住水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