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錯把李世民當大表哥!
而在得到佐摩銀山之後,蘇長生居然在佐摩銀山上,發現了一座世界上最大的銀礦。
於是,蘇長生招募人手,開始開采銀礦,鑄造銀錠。
目前蘇長生已經鑄造出了一船銀錠,送回大唐。
看過蘇長生的奏報之後,朝堂之上,文武百官,無不嘩然。
這位蘇先生真的是太厲害了啊!
到了倭國,居然就被倭國的天皇送了一座山,然後又在山發現了一座世界上最大的銀礦。
現在直接就送回來一船的銀錠。
在大唐,銀子雖然並沒有作為貨幣來使用。
但是金銀,依然是貴金屬,價值極高。
這一船銀錠的價值,抵得上大唐一年的稅收。
而這,還隻是一個月的開采量,如果是一年時間的呢?
這絕對是一筆天大的財富啊!
當然了,其實百官之中,尤其是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等一乾文臣。
心裡自然是有疑惑的。
好好的,蘇先生為什麼忽然就出使倭國了呢?
出使倭國,為什麼倭國的天皇就會送給他一座山?
而實現,倭國是必然不知道這座山上有世界上最大的銀礦的。
為什麼送給蘇長生之後,蘇長生馬上就發現了呢?
難道這一切都是巧合?
還有,就算這一切都是巧合。
但是當倭國人知道這座山上有一座世界上最大的銀礦,這麼大的一筆財富,倭國會無動於衷?
會任由蘇長生開采?
再聯想一下跟隨蘇長生一起出使倭國的三千士兵。
這幫人老成精的老家夥,哪裡還猜不到個中緣由?
這根本就是早就知道倭國有這麼一座銀礦,然後蘇先生想方設法的讓倭國的天皇中套。
這是硬生生的硬搶啊!
這種強盜行為,絕對不符合儒家理念。
但是,蘇長生在奏報裡麵不是這麼說的啊。
這明明是倭國天皇親手送出去的,那就沒事了。
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等人,可不是老頑固。
這種到嘴的利益,他們是絕對不會送出去的。
這種事情,隻要不傳揚出去,他們能夠悶聲發大財,哪裡還需要顧慮許多?
非但不需要顧慮,甚至還要保護好這筆財富。
這筆財富,對大唐來說十分需要。
有了這麼龐大的一筆財富,大唐一定能夠更加迅速的發展壯大起來。
想到這裡,長孫無忌不由說道“陛下,臣以為,這是我們大唐和倭國的友誼的見證。”
“倭國給了蘇長生一座銀山,我們大唐也不能小氣。禮尚往來,我們需要送給倭國一批回禮才是。”
“還有,開采礦山,需要大量的人力,還需要維持礦山的安危。”
“臣以為,可以再派遣五千兵馬去維持局麵。”
再派五千兵馬,其實就是怕蘇長生隻帶了三千兵馬,抵擋不住倭國的進攻。
而在長孫無忌的計算之中,蘇長生做事十分穩妥。
他隻帶了三千士兵前往倭國,並且還從容地將銀錠運送會大唐,還沒有求救。
這足以證明,蘇長生隻靠著這三千士兵,便足以穩定住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