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錯把李世民當大表哥!
春來暑往,秋收冬藏。
這些農作物的收藏工作,至關重要。
為了便於明年的推廣,所以蘇長生決定統一收藏起來。
這些新型農作物,有一些土地,是蘇長生自己的土地。
有一些是他和其他村莊的百姓合作種植。
租種蘇長生土地的百姓,隻需要給他百分之三十的收入,剩下的便是自己的。
蘇長生的這個租賃價格,其實是遠遠低於市場價格的。
按照正常道理來說,這些種植的百姓,在繳納三成的租子之後,剩下的糧食,便全都是自己的了。
不過蘇長生和他們簽訂過合作種植合同。
他們種植的新型農作物,蘇長生全部回收。
回收的價格,不低於市場小麥的價格。
當時這些農戶,還擔心新型農作物產量太低。
當時蘇長生還給過他們最低保障,那就是回收的數量,絕對不低於小麥的平均畝產量。
如果低了話,蘇長生會補齊差價。
簽訂了這種契約之後,他們才敢種植新型農作物。
如果沒有這個契約的話,還真沒幾個人敢種植新型農作物的。
而現在豐收了,蘇長生也沒有虧待他們,收購的價格,直接是以每斤五文錢的價格進行回收的。
這個價格,已經超出小麥價格的幾倍。
並且這產量可是太高了啊。
當然了,五文錢一斤的價格,隻是地瓜和土豆的回收價格。
至於玉米和花生,回收價格是十文錢一斤。
這樣一來,即便玉米和花生的產量,還要比小麥低了一些。
但是綜合起來,他們還是能夠賺很多的。
而每一家農戶,這四種農作物,都有種植。
這麼算起來的話,他們每一家都賺翻了。
收獲之後不久,他們每一家都收到了錢。
每一家最少都能收入十萬錢。
種的多的人家,收入隻會更多。
這一次種植,便讓他們賺翻了。
這邊才剛剛收獲,錢才剛拿到手裡,他們便迫不及待得來到武城村。
要求明年繼續種植新型農作物。
不過,家家戶戶都願意種植地瓜和土豆,而不願意種植花生和玉米。
這種狀況,讓蘇長生皺起眉頭。
這樣可不行啊,地瓜和土豆固然高產。
但是一旦這樣,就沒人願意種植花生和玉米了。
想了想,蘇長生直接傳下命令,明年如果想要種植地瓜和土豆的話,降價會降低到兩文五錢一斤。
而花生和玉米的價格,仍然是十文錢一斤。
這樣一來,一斤花生和玉米的價格,就是地瓜和土豆的四倍。
而地瓜和玉米的畝產量,差不多也是花生和玉米的四倍。
這樣的話,每畝地的收入,差不多都持平了。
聽到明年的價格居然開始減半,許多百姓都心生不滿。
但是他們也隻是在心裡想想而已,並不敢說出口來。
其實他們何嘗不知道,這些新型農作物的價格,絕對不可能一直保持這麼高的價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