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怪物養大!
男孩是在半歲大的時候連同母親一起被趕出去的。
他沒有名字。
因為母親沒有給他名字。
母親總是以淚洗麵,擔心父親遭遇不測,直白點說就是以為父親死了。
然話雖如此,嘴上又一個勁的強調父親還活著,終有一天是會回來的。
母親就在這種矛盾的心理中度日。
她總是對男孩說
“你父親可有文化了,等他回來了,一定會給你取個好名兒。”
母親不敢給男孩取名字。
她覺得取名這種事應該和父親商量著來。
倘若她自作主張取了名。
就意味著向現實妥協。
也意味著……
承認父親不會再回來的可悲。
——
起初的時候,母親的確是不想給男孩名字的。
或許她會在未來無奈接受現實,給男孩一個名字。
隻可惜在此之前,她就已經瘋了。
於是乎,男孩再也得不到自己的名字。
—
半歲的男孩和母親被村民們趕出村子。
這段時間的母親已經有了輕微的瘋癲跡象。
但或許是由於懷中的孩子給了她堅強的動力。
因此,精神的壓力暫時克製著,並沒有徹底放棄自己。
母親將男孩帶到了零山山頂。
在山頂找到了一個山洞。
隨後兩人便在那裡安家。
成了那數量稀少的“散妖”一員。
——
所謂散妖。
指的就是那些還未形成社會團體的,單獨生活的妖族。
這類妖,往往和現成社會的妖族是兩個圈子。
這就好比人類社會和山中野人。
一邊是社會性集體。
而另一邊是單獨性,或者單一家庭的隱世生活。
直白點說
就是報團和獨行者的區彆。
而獨行者又分為〔獨行的個人〕,以及〔獨行的家庭〕。
當多個〔獨行的家庭〕走在一起時,就便組成了社會。
——
集體主義的妖族瞧不起獨行的散妖。
他們覺得散妖都是未開化的蠻夷。
——如同人類瞧不起野人、猩猩。
而散妖往往也瞧不起集體主義。
他們認為隻有弱者才報團。
——因為絕大多數妖王都是在散妖環境下誕生的。
—
這兩種妖類在當時的歧視很嚴重。
又由於男孩和母親原來是集體主義,因此散妖瞧不起他們。
而現在他們變成了散妖,所以集體主義的也瞧不起他們。
說白了,就是兩頭不討好的一對可悲母子。
—
母親起初的瘋癲,是輕微的神經質。
至於徹底崩潰,則是男孩三歲的時候。
三歲那年,蛇村的某個男人上山采藥,無意間發現了母親的住所。
那男子是個光棍,平時在村裡就是個流氓。
那日見母親獨自一人在家。
見色起意,便qj了對方。
等到男孩提著小破籃子裡的半籃蘑菇回家的時候。
母親已縮在牆角,徹底的陷入了精神崩潰的瘋癲狀態。
而犯人?
則早已不知所蹤?。
反倒是家裡的錢財全都消失不見。
——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雖說大多數的妖族小孩都晚熟,但那往往是溫室妖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