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我的主戰場在拖網那邊。”餘樂天沒有隱瞞,他要靠拖網漁船來最大限度的增加產量。
要實現這個目標,自然就需要找到最密集的魷魚群。
這才是餘樂天過去親自盯著的原因。
畢竟他手中有海洋生物分布圖,但宋武生手中可沒有。
餘樂天他們的船隊從到達目標海域就開始作業,期間一刻不停,作業整整一個晚上。
當東方出現魚肚白,不少船員都鬆了一口氣。
他們都很清楚,就算白天有作業,強度都不會跟晚上一樣。
畢竟魷魚是趨光性生物,他們主要的活動時間也都是在晚上。
白天能不能找到魷魚群,自然也可以,但是難度要大很多。
駕駛艙中,王漢林正在跟餘樂天彙報戰果。
“餘總,昨晚上我們的共計捕撈到25噸,這個成績比以往我們任何一次出海都要好。”
王漢林怕餘樂天沒有概念,還好心的給出對比。
餘樂天聽到這個數據也在心中稍微做了個對比,他之前看到一條新聞報道。
說是一條65米的魷釣船,年產量在3000噸以上。
每年就按照5個月的作業時間,每天都作業,一天的捕撈量應該也在20噸以上。
如果剔除因為天氣等因素不能作業的時間,每天的捕撈量最少還要翻一倍,那就是40噸。
王漢林這條船足足72米長,簡單對比一下,年產量都至少超過4000噸。
這麼對比下來,一晚上的捕撈量最少應該超過40噸甚至更高才算勉強及格,畢竟他們這魷釣船可是國內最先進的魷釣船之一。
就這樣簡單盤算後,餘樂天看向王漢林,“王船長,咱們這產量差點意思吧?”
王漢林頓時臉色有些難看,支支吾吾沒說出話來。
餘樂天接著問道,“王船長,咱們這條船設計年產量是多少噸,能告訴我嗎?”
王漢林麵露難色,“餘總,那些都是造船廠計算出來的理論數據,與實際相差太遠。”
餘樂天可不管這些,“王船長,你隻需要告訴我數據,我有腦子,會自己判斷。”
王漢林無奈,隻能是老老實實給出數據,“理論上來說年產在3500噸以上。”
“很好,那王船長還覺得昨晚的捕撈量很滿意嗎?”餘樂天笑著問道,絲毫沒有給王漢林麵子。
王漢林臉色更加尷尬,“餘總,船員們還沒有適應,你放心,今天的產量肯定更高。”
餘樂天沒有繼續發難,但說出來的話卻更有威懾力。
“王船長,我希望你給船員們傳句話。
我和華夏水產集團簽訂的合同,隻包含魷釣船。
如果你們的產量不能讓我滿意,下一趟可能你們隻能在家看著。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