嬌娘發家錄!
暖房酒的第二日,周石頭和滿菊就找上了門來。新
敲了門,門房李大前見是村裡人,立時將人請了進去,不用等通報。
這也是宋秋早就交代了的。
村裡各家各戶,白日裡隻要有人在家都是大敞院門給村人相互串門的。
他們家以前也是。
但現在建了新房子,又有不同,大門雖時常要關著,但村人上門來,還要搞通報那套,未免太沒有人情了。
所以便交代門房,隻要是村裡的人來串門,便不用通報,直接請進門去。
這之中,宋秋又特意交代過門房,像梨花家,村長家,周家,劉才貴家,莫太婆,王屠戶家,王獵戶家,這些人家的人來,直接請進內廳堂就是。
滿菊坐在偌大的內廳堂裡,掃了一圈這嶄新的屋子,氣派好看的家具,下意識的就坐得直了些。
穿著黃色比肩的丫鬟端著托盤來上了茶,那一舉一動一步一步的,看得她也愣了神。
她想著從前來宋家就坐在小院裡的凳子上或者石頭上的畫麵,心裡頭也不禁唏噓,這一切變化得太快了。
就是這短短的一年,宋家就成了村裡頭最富的人家,開著客棧,鎮上開著鋪子,鎮上和縣城都有宅子,還有這村裡,也建了這麼大一座宅子。
瞧瞧這些漂亮的家具,那庭院裡頭的花草樹木的,這都得值多少銀子啊!
這十裡八村的,如今能比得上宋家的家底的,除了自然不用說的程家,那也是沒有幾家的。
明明去年這個時候,宋家還是村裡頭過得最不好的人家,在那之前,阿秋爹沒了,娘也沒了,陸陸續續的,跟村裡各家都借過銀錢的,就是她家,也借過。
是咋就一下子發了起來了呢?
她想想啊。
去年這個時候,阿秋大病一場,上山撿山菌,一背又一背的,很快就把欠債都還了,端午節來之前,還琢磨出了個叫粽子的吃食。
對,就是這個吃食,一下子就改變了宋家的境況呢。
那時候,粽子賣得好,阿秋忙不過來,還請了她們來幫工了。
後頭賺了銀錢,還請他們吃了一頓飯。
就是那頓飯啊,他們吃著阿秋的手藝,才知道阿秋原來做菜那麼好吃。
明明之前還聽說阿秋煮個青菜都煮不好來著。
她記得有回他們幾個坐在一起擺閒,鄧嬸兒感歎這麼一句的時候,袁嬸說,阿秋病得那樣厲害,眼見著就沒了的,可是佛祖保佑,將阿秋給送了回來。
阿秋變得這麼能乾,那都是佛祖保佑呢!
她想想也是,袁嬸兒苦了大半輩子,佛祖也不忍心叫她孤苦終老吧。
所以阿秋這腦子啊,給佛祖開了光的,乾啥啥好使啊!
後頭開茶棚,開客棧,開作坊,什麼豆瓣醬乾辣椒澱粉粉條的,還有甜點鋪子的。
這林林總總,那可不就是阿秋腦子好使嘛!
換做他們,哪裡想得到這一門一門的吃食道道?
這可都是佛祖的饋贈,他們比不得的!
但他們能比的,就是如今阿秋願意幫扶他們,他們要能好好乾,勤奮努力,總有一天,也能在村裡建個大宅子的。
機會送在手裡,抓不住,那可就是他們的沒用了。
周石頭看著這氣派的廳堂,比昨兒來吃酒看著多了兩分氣勢一樣的感覺,也是止不住的點頭。
梨花跟阿秋一同長大的,阿秋住著這麼大的宅子,他也要努力,不說彆的,也能建個大宅子給梨花住就好了!
“滿菊嬸兒!石頭!”宋秋麵帶笑容,大步從外頭進來,也沒往主座上坐,直接就坐在了對麵。
滿菊聽著這聲嬸兒,還是一如既往的親切,再看著笑容滿麵的宋秋,剛才的那一絲拘謹,立時就散了個一乾二淨。
阿秋還是那個阿秋,住上了這麼氣派的大宅子,那也還是他們村裡的阿秋,她看著長大的阿秋呢!
“阿秋啊,那天你五斤叔帶著我們去白水鎮逛了一天的,昨兒下午我和石頭又去走了一遭,晚上回來我們就商量好了,這事兒啊,做得!”
滿菊說罷,周石頭就接了話“白水鎮雖然比咱們盤石鎮要小,但熱鬨也不少,就市集那條街,比咱們鎮上可要大,我們瞧過了,那外頭一圈兒,賣包子饅頭麵條餛飩的這些也不少,早市前後那一大陣兒的,生意都還不錯!”
“東街還有夜市,那夜市,晚上逛的人也不少,從申時正到戌時正慢慢罷市,我們看了,那些攤子生意都還行。”
“我打聽清楚了,市集那,跟賣菜不同,吃食攤子是固定了的,按月租攤位費,一個月是三百文,可以從早擺到晚的,夜市那裡也是一樣,但隻兩個時辰就會罷市,所以隻需要一百文。”
“我們商量過了,打算兩邊都做,從早在市集這邊擺上一天,等申時就收拾著往夜市那邊去,到晚上罷市才收攤,市集那邊好些吃食攤子都是這樣做的,如此一天,再差的生意,都能賺個百十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