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將兩種力分開很難,不過將兩種力合到一起卻相對容易的多。
這次隻用了短短的幾天功夫,李雨墨就將兩種力融合到了一起,而且他發現有時候在兩種力施展時故意間隔一段時間效果會更好。
能夠在內力即將耗儘的時候施展外力,或者在外力即將耗儘的時候施展內力,兩種力此消彼長,交互起作用。
不過如何將剛消耗的真氣再吸回體內卻麻煩困難的多。
吸收早了,激發出的內力能起到的作用就很小。吸收的晚了,能吸回體內的內力就剩不了多少。
另外身子在空中時,還希望能夠再次借用內力將身子往上推一截,這就需要釋放外力。
吸收、釋放的速度和時機都很重要。
領悟到這兩點之後,李雨墨已經不滿足於隻在平地上練習,開始嘗試沿著山壁往上攀爬。
手腳並用的李雨墨,當山壁太滑的時候就靠著內力支撐身上向上,當有藤蔓或者突出的山石可以借力時就直接靠著外力往上。
一次次因為兩種力道沒有融合好從山體上滑下,或者因為吸收、釋放真氣的時機不到導致身子直接從半空摔落。
每一次失敗後,李雨墨都會仔細分析是因為什麼原因導致的,內力不夠,內外兩種力使用還不夠純熟,節省真氣的時機把握還不準。
每一次的失敗都轉化成了李雨墨的經驗,就連他爬過的路徑也被她一一記了下來。
他知道哪裡有青苔比較滑,哪裡有突出的山石,到崖底這五六十米的範圍內,所有的崖壁都被他爬過了。
雖然還未能登頂,可李雨墨知道他離出去已經不遠了。
樹上的梨李雨墨已經可以放心大膽的吃了,一頓能吃上三個。
藥圃中的藥草能被吃的,李雨墨也毫不吝嗇抓起來放在嘴中嚼著,他已經好幾個月沒有這個大膽的、飽飽的吃一頓飯了。
不過藥圃中剩下的三株生元草他還舍不得吃,那是他離開時最後的憑仗了。
每天吸收吸收真氣,填補乾涸的丹田,再將小院和山洞中的東西都收拾停當,李雨墨已經做好了隨時離開的準備。
那個老頭堆放在山洞中的枯骨,李雨墨覺得也應該給他找一個安眠的地方。
那個老頭交給了李雨墨踏雲步的功法,越是修煉,李雨墨越覺得這踏雲步很不尋常,李雨墨很是感激。
整個小院中風水最好的地方就要數那幾株樹旁了,而且將老頭埋在那裡,那幾棵樹就算是他的墓碑了,掉落下的果子也能讓那老頭有點吃的。
就是不知道那老頭如果在地上見到送給他吃的還是梨和桃會不會高興,反正李雨墨是已經吃夠這兩樣東西了。
找出他斷掉的長劍,在兩棵樹中間,李雨墨賣力的挖著,想將這坑挖的足夠大、足夠深,讓這個老頭躺的舒服點。
泥土地麵很好挖,不一會就挖到了三四十公分深,李雨墨再往下時,隻聽到咚的一聲,手上的長劍一滯,好像挖到了石頭。
李雨墨手下沒停,接著往下,叮叮咚咚的聲音越來越清晰,最終展現在他麵前的是一個一米多長,二三十公分寬,十二三公分厚的石匣。
望著這匣子,李雨墨停下了手頭的動作,這裡麵會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