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證蒼生!
提到修建糧倉,山穀中的人都十分積極,就連那些沒被征調的人也抽空幫著一起挖泥燒磚,砍樹做梁。
糧倉選在了李雨墨屋宇旁的高地,周圍的樹木都被李雨墨砍掉,以防帝國軍隊派人破壞時,周圍的大樹會成為他們火攻的助力。
李雨墨不會修建糧倉,普通村寨裡那種簡陋的堆垛搭棚肯定也不適合長久存放糧食。
沒想到這個時候倒是林喧給了李雨墨巨大幫助,她從書裡找到了大城鎮糧倉的修建之法。
一般是先在地上築起三尺高的土磚作為立柱,以此來隔絕地潮及鼠螞等物,接著在間隔修建的立柱之上鋪設木板。
木板之上再鋪上曬乾的可以驅除蟲蟻和吸潮的藤絲類植物,再垂直鋪設一層木板加藤草加木板,倉底就建好了。
倉底是基礎,隻有基礎牢才能保證整個糧倉實用、耐用。
建好倉底之後就在整個木板外麵從地上起開始修建四周的倉壁。
倉壁要將立柱包圍在內,更是要將整個倉底包圍起來,不能讓倉底暴露在空中。
根據糧倉大小,倉壁和倉底大小也各不相同,以各城中常見的200石糧倉為例,隻需要修建一座直徑不到4米,高不到3米糧倉即可。
在糧倉底部立柱所在位置和糧倉頂部都留有通風口,可以進行換氣通風,在倉底木板上方倉壁上留有孔道,打開即可將糧食放出來。
這是各城中最常見的糧倉大小,也是技術最成熟的一種,李雨墨讓山穀中的匠人們先按照這種規格修建第一座糧倉。
第一座糧倉還沒修好,王掌櫃和李雨墨約定的見麵送糧的日子就到了。
李雨墨滿懷著期待跑到山林外,結果隻有孤零零的三輛馬車,每輛馬車上也隻堆了比兩邊擋板高不了多少的糧食。
不過馬上李雨墨也就釋懷了,畢竟這種時候糧食貴如銀,憑徐婉婉一人,能夠買來這麼多糧食就很不容易了,更何況還千辛萬苦的運到這裡。
李雨墨讓人將糧食用小車推回山穀,他則是和王掌櫃在角落處聊天,他還不希望彆人知道是王掌櫃在幫他送糧。
李雨墨發覺這才半月不見,王掌櫃居然比以前顯得年輕的多,就連以往常常挎著的臉都被滿臉笑意擠成的褶子鋪滿。
不管李雨墨如何詢問,王掌櫃隻是笑笑不說話。
在穀內眾人將糧食搬運完畢,兩人分開前,王掌櫃對李雨墨說道“因為害怕一次運太多糧食被人發現,路上也不安全。
所以徐小姐交代,每次隻運淺淺的三車,不過五到十天就會運一次,下一次糧食到了,我再通知你。”
李雨墨一愣,他沒想到徐婉婉不是隻送一次,沉思片刻後問道“徐小姐她還在臨陽?”
王掌櫃老臉上居然一樂,帶著笑說道“是的,徐小姐還住在城主府,每天沒事了就在城內轉轉。一見到她,城裡的難民們就知道她又要施粥了,立馬就會奔走相告。”
“施粥?”李雨墨不確信的問道。
“不過,你得空了可以去城裡看看,現在百姓們可擁戴她了。”說完後,王掌櫃就架著三輛馬車離開了,離開時臉上還帶著笑意。
李雨墨雖然好奇徐婉婉這樣說是為了什麼,不過現在他心中隻冒出一個想法王掌櫃該不會是喜歡上徐婉婉了吧?!
帶著苦笑和好奇,李雨墨回到了穀中,剛走進屋內,就見到林喧也滿臉笑意地贏了上來說道“徐小姐幫了我們好大的忙,她送來的都是種子,這三車種子夠種百十畝地了。”
這樣一來,李雨墨對於徐婉婉的用意就更好奇了,不過他現在沒有時間,他還要忙著山穀中糧倉的修建,以及陸續開始的秋收。
最先開始收割的是李雨墨和神舞留蘇他們種的糧,收成能達到正常畝產的六成,一畝地收獲將近200斤。
這些田地收完之後,百姓們的糧食也開始陸續收割,不過後續種的那些糧食,收成就更差了,每畝地也就100斤出頭。
可這已經讓擔驚受怕的百姓們臉上露出了笑容,這些糧食外加自己種的蔬菜,省著點吃足夠他們度過這個嚴寒的冬天。
更何況徐婉婉送的種子已經被分到了每家每戶手上,這些百姓們剛將收獲的糧食藏在家裡,就又開始賣力的在田裡勞作,種下了來年的希望。
他們相信在這麼好的種子以及肥沃土地的雙重保證下,來年一定能夠可著糧食吃飽。
在山穀中所有事情即將告一段落,李雨墨剛要閒下來的時候,他接到了神舞留蘇的傳書,一個讓他不能平靜下來的傳書。
神舞留蘇居然要帶著3000南疆百姓來投奔於他!
那三千人坐著幾十艘船從南疆入海,沿著海邊一路北上,現在已經穿過了海鹽城邊界,到達了臨陽城,他們會在上次和李雨墨相遇的那個湖旁的碼頭上岸。
隻是說了預計明天上岸,後天就能到達山穀外,生物留蘇什麼都沒說。
這新增的三千人,現在山穀內的糧食完全能夠養活他們,更何況徐婉婉送糧的車隊一直都沒停過。
在李雨墨不解以及焦急等待中,終於等到了神舞留蘇他們,當看到來的居然還是三千精壯武士時,李雨墨心中的擔憂更重了幾分。
這新增的三千人不僅沒讓山穀內歡欣鼓舞,反而讓山穀內的情況更加微妙。
那些南疆人痛恨所有一切中原人,而臨陽的這些百姓們,雖然和南疆人沒什麼仇恨,但是抱著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想法,對那些南疆人也是敬而遠之。
好在在李雨墨和神舞留蘇的共同壓製下,這兩波人也就是互相看不上眼,倒沒有發生衝突。
加上原來留在山穀中的幾十個南疆武士,李雨墨將所有南疆人分在了山穀的另一邊,以此來和臨陽百姓們分割開來,兩方倒是涇渭分明,互不乾涉。
有了3000南疆武士的加入,李雨墨這個山穀立馬兵強馬壯起來,要知道這新增的可不是3000普通百姓,而是3000個精銳的士兵,比以往臨陽的守衛軍還要多上幾倍。
李雨墨覺的他這山穀已經成為了整個臨陽最大的一座山寨,也是實力最強的一座山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