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風流!
二更天,一彎新月已上中天。
大名府城南,百年古刹興化寺內人聲寂寥。連坐在佛前守夜的小沙彌都在打瞌睡,睜著眼的隻有殿中的泥塑菩薩。
寺廟後院之中,一輛大車停在那裡,馬兒自然已經不見去向,隻剩下一個平板車架子放在那裡。車上麵還堆著一些紙錢貢品等物。
這輛大車正是運送劉七屍首進來的那一輛。因為運過死人,所以有些忌諱,被拋棄在這裡。上麵的紙錢貢品是明日為劉七設靈堂用的。
此刻,月光下的大車似乎成了精,自己動了起來。也不能算是在動,而是在微微的顫抖。用後世一個詞來形容最為貼切車震。
平板車下方,三個黑影慢慢的冒出了頭,左右打量了四周之後,慢慢的爬了出來。三人躲在車旁的暗影裡,大口的喘息著新鮮的口氣。
這三人便是張延齡此次用劉七的屍首掩護混進城來的。張延齡稱之為特洛伊計劃。
這個計劃的關鍵之處在於,怎麼讓人跟著棺材混進來。一開始的想法是,打造帶有夾板的棺材,把人藏在棺材夾層之中帶進來。
但是張延齡很快否決了這個提議。棺材自然可以做的很大,但是越大的棺材,越是引人懷疑。夾層是能敲擊聽出來的,很容易被發現夾層。而且棺材一旦運進城中,必是時時刻刻有人守著的,裡邊的人想要出來,那是不可能的。
有鑒於此,張延齡玩了個虛者實之,實者虛之的把戲。故意弄了一副紅檀木的上等大棺材。檀木木質緊密,沉重無比。紅檀木便更加沉重了。
當這副棺材運過去的時候,對方派來接屍體的人是肯定抬不動的。這樣他們便順理成章的連同馬車一起弄進城裡。而藏著的人恰恰在馬車的平板之下的隔層之中。
這個計劃的精妙之處在於兩處。
一是對方會將注意力全部吸引集中在那口棺材上。那棺材太惹眼,所有人都會第一時間懷疑棺材有問題。他們會仔細的檢查這麼大的棺材是否有貓膩。從而對一輛一目了然的平板大車自然便不會再有懷疑。
這就好比有錢人家小姐拋繡球,往往派個丫鬟穿金戴銀擦脂抹粉的裝小姐拋繡球,真正的小姐在一旁扮做青衣小婢暗中觀察。正主兒往往並非光彩奪目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隻是幌子。
第二點便是,馬車大概率是他們自己開口要過去的,張隱扮的車夫故意不肯給,這便極大的消除了馬車有貓膩的嫌疑。
除非有一點出意外,那便是對方會出來許多人抬著棺材回城,不要馬車。那樣的話,張隱便要遞話給對方了。便要說不如用馬車運回城,省的抬得吃力。一輛馬車算不得什麼雲雲。
對方要是再不肯,張隱便會用一些怪力亂神的話去哄騙對方了。比如說什麼棺材一旦啟運,不能半路換車,必須抵達地方才能落地,否則不祥雲雲。
總之,這輛馬車是有極大的概率進城,且不被人懷疑的。這正是張延齡想要的。而且這麼一來也解決了藏在裡邊的人怎麼出來的問題。
因為棺木運進城之後,必是要抬下車的。那些人盯著棺木,可沒人盯大車。不管大車最後去了哪裡,總不至於被劈開燒了。最終夜深人靜之時,隻會停在某個地方,裡邊的人便可以見天日了。
難題在於,如何讓三個大活人躲在馬車下邊加的隻有半尺寬夾層裡。而且,這三個人進去是要能乾大事的,不能是廢物。這便需要精挑細選了。
好在團營之中人才濟濟,訓練中湧現出來的能力者還是不少的。符合條件的人還是不少的。最終,對兵士比較了解的張隱和孟亮一致同意,選了三個人。
這三人身材不高,看上去瘦小枯乾,但脫了衣服站在張延齡麵前之後,身上的肌肉一條一條的直愣著。雖然體格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健壯,但這個三個家夥的精乾是毋庸置疑的。
這三人都是振威營大比武中獲得過技能比試優勝的士兵,莫看個子矮,動起手來可不含糊。身子靈活,像猴子一樣的靈活。軍中兵士們背後都管他們為三隻猴精。叫的習慣了,當麵也叫大猴子二猴子三猴子,本名都不叫了。三人卻也欣然領了這些綽號。
大猴子叫李德才,二猴子叫馬展鵬,三猴子叫段小七。
張延齡關起門來對三人進行了一番考察,特意問了一些突發狀況,來看看他們的應變如何。這才決定由他三人混進大名府乾事。
要做的事情很簡單,大名府秣兵曆馬,七八萬大軍在城裡龜縮著,做困獸之鬥。張延齡自然要了解城中的一些具體的情形,知曉一些城中的布置和防守的情形,以便做出更好的決策。另一方麵,則需要三人在城中搞一些大事,以策應攻城。
此刻城中可謂是銅牆鐵壁一般,城中的人都被裹挾在這場大戰之中。劉六等人對城中早已進行了肅清,但凡有不願為義軍助力的,或者在行動上不支持的,都被抓了起來,以防城中作亂。
而這三人,便要在這大名府裡捅他們的心窩子,割他們的命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