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品透視眼!
軍事談完了,下麵就是民生方麵的事情了,在談到屯田的時候,吳名做出一個大家都難以理解的決定“現在節氣不等人,濟南城周圍還有那麼的流民沒法安置,我的意見是,把他們全部弄去屯田,以後這部分人就作為我們的佃戶,他們能租種多少地我們就租給他們多少地,每年收獲的糧食隻需向總兵府上交三成即可。舞若首發”
吳名的話講完之後,很快就發現大家臉上的表情有些不對勁,稍微一琢磨也就明白是怎麼一回事了。上次攻打德王府,讓他們送出了濟南城東十裡以內的土地,而這次吳名卻說要把濟南城周圍三十裡的土地全部納入屯田的範圍,這樣做能行嗎。
作為濟南府的本地人,石天他們對濟南府周圍土地屬於誰還是很清楚的,這些土地除了德王家的就是濟南城裡士紳們的,那些土地荒著可以,如果要是拿來屯墾,那些把土地視為生命的士紳們,非得和你拚命不可,雖然自己這邊掌握著強大的武力,但你也不能把他們都殺了。
尤其是在目前事業剛剛起步的階段,也確實不易於樹敵過多,搶占民田的名聲也確實不好聽,要是因此把濟南府的士紳們都給得罪了,一傳十十傳百,吳名今後再要想爭取民心可就不容易了。
即便是為了救那些流民,吳名搭上糧食和種子,也不能給那些士紳們規定地租的標準。要知道,那個年代的地租是非常高的,收取收獲的五成已經算少的了,還有還收取到六成甚至七成。吳名隻收取三成,難道為了救活這些流民,自己要往裡邊填錢不成?
就在大家疑惑的時候,吳名又說道“濟南府周邊三十裡範圍的土地,我已經與德王府和士紳們商量好了,每年每畝一錢銀子就租給了我們,可以說我們的屯田根本就沒有什麼障礙。”
眾人恍然大悟,原來吳名已經把這些土地租下了,既然這樣還有什麼可擔心的呢,不過家主這樣做僅僅是為了挽救那些流民的性命嗎?是不是還有其他的目的?
聽到吳名的地租才收取三成,王大有作為一個農民,怎麼算都覺得隻收三成地租賺不回一錢銀子來。更不用說還有在上麵打機井,安置流民,以及種子的花銷了。
想到這裡王大有站了起來“家主,這是一筆賠本的生意,希望你能夠在掂量一下。”
王大有這一帶頭,其他幾個人也紛紛想吳名算開了經濟賬,甚至還有人提出,如果隻是為了收買人心,倒不如多開幾家粥場見效更快一點。
吳名耐心的聽著,等到大家都講完之後,才說道“從剛才大家的發言來看,是都為了我們這個團隊好,但是有些情況我必須要跟大家講清楚,你們都以為糧食一畝地隻可以打一石糧食,如果我能讓一畝地出產五石呢?這樣以來,僅憑一季冬小麥我就可以賺回本錢來,秋季作物就是白賺的了,更為重要的是,這些流民可以自食其力,有一碗飯吃,這對我們下一步建立山東根據地是非常有利的。”
此話一出,全場肅靜,每個人的臉上都露出一種既複雜,有本該如此的表情,雖然他們之前也隱隱約約的猜到了一點,但吳名公開講出來卻是第一次,以山東為根據地,這不就是要武裝割據了。
能夠坐在這種場合的人,哪一個都不是傻瓜,他們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吳名既然所圖不小,現在加入這個團隊,以後等到坐上紫禁城裡的那把椅子,自己不就是從龍之臣了嗎?
莊敬航站了起來“主公既然要以山東為根據地,積攢逐鹿中原的勢力,就必須要收買人心,且不要說把土地轉租出去不吃虧,就是稍微吃點虧也是值得的,我讚成主公的做法。”
圍繞著這個話題,眾人越討論越熱烈,越討論越細致,幾乎把所有可能出現的問題都想到了。吳名暗暗的點了點頭,這可真是一人計短眾人計長,自己以前隻憑派腦袋瓜子就想出來的辦法,顯然沒有大家的智慧高。
何平敏站了起來“主公,一畝地收三成地租,是不是以後要著為永例。”
吳名當然明白何平敏所說的著為永例是什麼意思了,笑著說道“任何一項政策,都要隨著形勢不斷的變化而做出調整,這就叫與時俱進。我們可不能做老祖宗說過的話,子子孫孫就一成不變的蠢事。”
雖然不明白什麼是與時俱進,但大體意思還是能夠猜到的,莊敬航看了吳名好一會,然後點了點頭“主公我明白了。”
既然兩個為首的文官表態了,其他人自然很容易就把思想統一到這方麵來了,吳名滿意的點了點頭,雖然他可以用強製命令讓大家去執行,但總不如讓大家都想通了之後,才能最大限度的調動了所有人的積極性,
吳名要的是一種民主的氛圍,而不是像所有的封建王朝那樣由皇帝一個人說了算。這裡麵除了有後世的思想影響之外,主要的目的還是讓大家能夠認識的民主決策的重要性,隻不過這些人隻有建議權,采納誰的建議還要有吳名拍板,這就叫民主集中製。
散會後,吳名又把屯田主管何平敏留下談了很久,對下一步的工作作了具體的安排,雖然屯田工作一開始要花不少錢,但吳名僅靠這兩次戰鬥中繳獲的銀子就用不完,從這一方麵來看,誰又能說吳名是一個吃虧的主呢?
把所有的事情安排下去之後,吳名覺得一身輕鬆,作為一個手握重權的軍閥來說,他需要做的就是最大限度的發揮手下人的主觀能動性,不怕你不犯錯誤,就怕你不去做事。在大家共同商量出來的決議之後,要最大限度的避免走彎路。
會議的第二天,王大有就帶領三千多個建築工人,浩浩蕩蕩的開進了原來的守備大營,對這裡原有的破敗不堪的兵舍進行了修葺,而何平敏也召集了大批的流民,每隔五裡設置一個居民點,按照規劃讓這些流民自己挖地窩子,在簡單的安置好了他們之後,轟轟烈烈的屯田就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