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於道近,故可容天地最虛無!”
“你心中槐,本天地陰之形也,你心中雷,本陰之劫也,心所念而形之,陰遁劫而入你心,劫逐陰而進你心,你道心因何而成,皆問你心最虛無處。”
南華老人看著蕭穹的眼。
“半本道經,參行十餘載,不敢忘於須臾,隻求這永恒的變化之中唯一的不變。”蕭穹悵然。
南華老人聞言麵容陡然一愁,“難!難!難!”
“道經言,道可道,非常道!何以不變乎!”南華老人問道。
“道可道,非常道,此不變!”蕭穹道。
老人麵露難色,“悖矣!悖矣!”
歎罷,卻又猛然大笑起來。
“我等塵輩,風餐露宿久矣,舍人間一切欲,不終也是為那一循環無端自在心嗎!”
笑罷南華老人猛然探身到蕭穹眼前,“我有一真奇術,能使道心作那無塵之眼,你學嗎?”
蕭穹愕然點了點頭,誰不想學呢?
南華老人露出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可知世間何物無塵?”
蕭穹想說人心無塵,可是看著南華老人那意味深長的笑,他又有些把握不住,於是他聰明的搖了搖頭。
南華老人隻笑了笑“如若論無塵者為真實物,則非矣,因天下無不染塵之物;如若說無塵者為道心,便亂了因果,因無塵方才是道心。”
“那豈非世間便沒有無塵之物!”
南華老人搖了搖頭,“世間之物所以有塵,皆因其有瑕,須知,無暇才能無垢,汝心何以至無暇,便自無塵,此方乃道心真意義!”
“可什麼又是心中瑕呢?”蕭穹追問道。
“心之瑕最易見得,失你恒守心,便是為瑕!”
而後老人又道
“道經隻論道,不論瑕,如若你真想知人心瑕為何者,便去見如來,須知,空禪二宗本最善觀瑕。”
“我心有瑕,那不是學不來無塵之眼?”
蕭穹有些憂問道。
南華老人隻笑著搖頭,“你道心本有瑕,奈何既見永恒,得落個半存半隱,故算有道心,隻不得圓融真諦,怎的學不來,自可學得。”
話罷,南華老人麵容肅穆,始欣然語道“以道心觀世間有彆於肉眼望世間。
血肉者觀於塵,見於色,識於朦朧,感於欣喜,知存在與虛無。
道心者明見於本,可見形,識靈,感歲月,知終始,不見色,不得味,無喜悲,去一切實,以求其至真。”
南華老人話畢,周遭陡然一變,一半為穀中盆地,一半為蒼雷花槐,而後在穀中的天空出現了一口眼,如若淡水白印。
“唯可自觀於心者,方得借心觀於世,吾等坐於心中界,旦看這無塵世,汝心需靜,則望眼可穿。”
南華老人語罷隻靜靜的看著蕭穹。
蕭穹抬起頭,這次他的視野不再是一閃而過,而是在槐頂的黑暗中出現一口小小的洞,洞裡照映著真正的南華穀。
馬老七正偷偷的從石階下探出頭來,偷摸的打量著陳玉章,那小心翼翼的模樣在蕭穹眼中是如此活潑,他還看見自己正盤坐在老人的碑前,閉著眼,無鼻息,但能感受到氣與血在緩緩的流動。
一切所見宛如一道無形的釺子在虛無之中陽刻出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