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時七國的天下,我全都要!!
贏侈來到荀子所在的小院兒時,正巧碰到呂不韋走了出來。
贏侈負責給儒家棒子,但荀子不在此列。
一個是荀子的輩分高,聲望高,實力強大,另一個是荀子已經不再管儒家的事兒了。
而且贏侈可以給儒家大棒,但不可能也對荀子這麼做。
從文,荀子是學究天人的存在,受到天下讀書人的敬仰,就連韓非、李斯這些人都是荀子的弟子。
從武,荀子是世間屈指可數的天人合一的境界,也就是北冥子、東皇太一、楚南公這些人能夠與之相提並論。
所以嬴政把退休的呂不韋派了過來。
“位置已經選好了,今天夜色不錯,不如去海邊坐坐?”
贏侈的邀請,呂不韋自然不會拒絕。
……
海邊,泛白的海浪在月色的倒影下有些清冷。
看著眼前意氣風發的少年,呂不韋眼前一陣恍惚,仿佛看到了當年還是一介商人的自己。
那時候除了有幾分錢財之外,再無其他。
商人的地位地下,雖有錢財,但在大多數人眼中和心裡都是看不起他的。
他抓住了機會,幫助異人成為了秦王。
而異人也封他成為秦國的相邦。
他從一介商人成為了七國中最有權勢的秦國權相。
可嬴政和贏侈兩兄弟已經不再局限於秦國了,他們的視線看到的是七國的天下。
“當初我反對秦國東出隻是覺得時機未到,如今看來是我不如年輕人銳意進取。”
呂不韋在一旁的岩石上坐下,伸手拿起旁邊準備好的釣竿和魚餌。
他身上穿著普通的衣物,就像是一個尋常的老人,戴著鬥笠坐在礁岩上拿著釣竿。
“我和王兄隻是運氣比較好。”
贏侈謙虛了一句。
他是知道曆史進程的,不然肯定不敢這麼莽。
“對就對,錯就錯,老夫又不是不分對錯的人。”
呂不韋話鋒一轉說道,“話雖如此,但是再來一次,我還是不同意大秦東出。”
的確如同贏侈所說的那般,他們的運氣真的不錯。
雖然其中有不少陰謀詭計在裡麵。
但是韓國主弱臣強,魏國朝堂腐敗,楚國人心不齊,齊國安逸太久,種種因素都是不可複製的。
當時的秦國問題隻比六國更多。
嬴政與贏侈兩人能夠走到現在,運氣至少占了一半兒。
“我知道你想說什麼,哪怕是此次攻打楚國,我們也同樣沒有做好準備,王兄的命令是能打就儘量打,實在不行就算了。”
“假戲真做,先把戲給唱起來,後麵如何後麵再看。”
“雖然有一種趕鴨子上架的感覺。”
“但是不光隻是我們沒有做好準備,楚國更沒有做好準備。”
“若是什麼事都要做好十足的準備,什麼事都要有十成的把握才動手,那就什麼事都不用做了。”
“你第一次去秦國的時候,心裡也沒底兒吧?”
贏侈的一番話讓呂不韋恍然,隨著年齡的增長,金錢、權力、女人,他得到了一切。
但也隨之失去了年輕時的銳氣與進取之心。
他怕了。
他擔心若是秦國東出打了敗仗。
他擔心若是山東六國合縱攻秦。
“原來如此。”
呂不韋沉默不語,靜靜地看著波光粼粼的海麵。
贏侈隨意的將釣竿插在泥沙之中站了起來。
釣魚隻是一種形式,海邊隻是一種氣氛,贏侈和呂不韋的目的都不是釣魚。
贏侈問道,“荀子那邊的事情如何了?”
贏侈負責給儒家施壓,韓非後麵再來扮好人。
這其中不包括荀子。
呂不韋則擔起了這個任務,算是用他這把老骨頭為大秦最後做一些貢獻。
“今天與荀子邊下棋邊閒聊,都是養花、下棋、看書的內容。”
“你是說荀子不表態?”贏侈皺眉問道。
“不表態則代表已經表態了,荀子是在告訴我,小聖賢莊現在是伏念、顏路、張良他們管事兒。”
“那他呢?願意去秦國嗎?”贏侈問道。
荀子一人能頂得上一個小聖賢莊。
荀子若是能到鹹陽,那小聖賢莊也就能到了鹹陽。
這一次,呂不韋卻是給出了肯定的答案。
“荀子老了,人老了就不想動彈了,故土難離。”
“這樣麼。”
呂不韋的回答,贏侈並不意外,荀子的境界早已經到了返璞歸真的地步,心境更是趨近於樸實無華。
鹹陽與桑海對於荀子來說沒什麼區彆。
一間房,一本書,一盞茶,對於荀子來說就足夠了。
“想要讓儒家入秦還得從伏念的身上想辦法。”呂不韋原本想說伏念和顏路兩人的。
但考慮到對顏路最重要的無名是死在贏侈手裡了,他便自動將顏路給忽略掉了。
“伏念”
對於伏念,贏侈了解的真的很少。
劇情中刻畫也不多。
伏念是儒家掌門人、“齊魯三傑”之首。
從小就才華出眾,被儒家許多長輩看好,預言將成為儒家未來的希望,也是年輕一輩的儒家弟子仰慕的偶像。
因此對儒家的未來有著強烈的使命感。
“要不讓伏念去教導扶蘇吧,扶蘇是秦國的未來,讓儒家培養秦國的未來無論從什麼方麵考慮,儒家都不會拒絕的。”
贏侈提議道。
“扶蘇?”呂不韋念叨著這兩個字,沒有接話。
“當然也不隻讓伏念去教導,儒家、道家、兵家等等,去其糟泊取其精華,作為大秦的未來自然需要集各家之所長於一身才行。”
“這樣的話,大王應該不會反對。”
呂不韋這次點頭讚同了贏侈的提議。
嬴政,或者說秦國對於諸子百家的態度,從來都是以接納為主。
隻有對於那些頭鐵非要反秦的家夥才會舉起屠刀。
贏侈的提議很不錯,扶蘇是秦國的長公子,在絕大多數人的眼中就是未來的秦王。
給扶蘇當老師,那就是給未來的秦王當老師!
尤其是扶蘇現在年紀小,性子還未定下來,教導他成為什麼樣的人,未來的秦國就是什麼樣的秦國。
或許伏念不貪戀權勢、金錢,但未來的世界中有儒家的一筆肯定會更加豐富多彩的。
“呂相這是同意了?”
“那我可就給王兄寫信了。”
……
秦國,鹹陽。
贏侈的信八百裡加急,換馬不換人,一路從地圖的最東邊,送到了西邊。
信中將儒家小聖賢莊一行,呂不韋探聽的荀子的態度,以及他和呂不韋的分析、提議等等全部都寫在了信上。
“讓伏念做扶蘇的老師麼?”
嬴政思考著其中的利弊。
帝王之道不在於一家一言,而在於眾家之長。
贏侈的提議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