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勇者並不多。
能夠麵對困難的,也並不多。
很多人在麵對困難的時候,腦子當中蹦出的第一個想法總歸是逃避。
這種逃避會催生出一種想象。
會是一塊地方。
會是一個人。
至少目前來看,雪國滿足了一個地方的幻想。
現在該輪到一個人了。
隻不過對於那些後來的人。
也不過是追求一個他們從來都沒有看到過的東西。
他們是沒有概念的。
這就導致了他們這種狂熱的追求並不能夠持續很久。
隻不過,很不幸的是,推動這一場風波的人並不是伊藤老板。
或者說,但凡是被席卷進這場浪潮的人,現在都是身不由己的。
大島和也在知道那個舞女是阿熏之後,他就已經嗅到了不一樣的味道。
甚至,他聽到浪潮的前奏。
他一直都在等待一個機會。
而現在,他等到了這個機會。
就在那些人的炙熱感快要消退的時候,新潮站了出來。
“在一個雨夜,原本是應該睡下亦或者是選擇看著無聊的電視節目等待著困意席卷。
但是就在這樣的一個環境當中,一個身影出現了。
那是一個……什麼樣子的身影呢,一塵不染?靈動?最美好?
可是不管怎麼形容,也不管是看到的還是沒有看到的,眼下都無法觸及到。
就像是一片虛無一樣,根本無法觸及,即便它再如何美麗。
於是,嘗試著用一切的手段去抓到原本就不該抓到的。
視頻,或者是……文字?”
“我們常常會把這種錯失形容為遺憾,形容為失落。
但是我們編輯部有一個不一樣的想法。
就像是之前形容虛無一般,在遇到了小院老師之後,我們不會再用虛無這般的詞彙,我們會選擇用雪國來代替。
讓漫天的雪花來填滿空蕩蕩的心窩。
雪花很美,但是最終會融化。
即便是填滿了一起,還是會化作一團水。
現在,似乎也有這樣的一本書,一個故事來代替遺憾這個詞彙了。
一個地方,一個職業,一個人。
很難想象能夠把遺憾寫到什麼地步。
把它寫成轉瞬即逝的曇花嗎?
還是把它寫成一顆枝繁葉茂但是不能結出果實的果樹呢?
遺憾和美好總是結伴出行。
也正是因為這種結伴出行讓我們的情感波動不斷。
我們想,也許以後談及這些情感的時候,我們都會擁有一個標杆。
至少從這個時候開始。
是的,我們擁有了一個文學的定義。
那就是伊豆的舞女。”
在這段文字的後麵,新潮又附上了原文當中的一段話。
“他們又談起了旅途上死去的嬰兒,據說那孩子生下來像水一樣透明,連哭的力氣都沒有,可是還活了一個星期”
可能一個是眾人心中向往的執念。
還有一個就是小院一樹那個強大無比的文字支撐。
隻不過最後發現被點燃的並不是那些炙熱感消退的人。
連動著其他原本並沒有關注的人也一塊被這篇文章點燃。
就在伊藤老板看著基本上人滿為患的酒館在發愁的時候,他根本難以想象,接下來,他將會麵對一場多麼可怕的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