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時候敢反對的,肯定會被人弄死。
但也不敢隨便附和。
他們不了解劉風,隻是看到這個年輕人,可能是有些太著急了。不知道世途險惡,過於急功近利……
這時候,突然有人高呼。
“漢家天下,當然得是劉氏皇族,站出來匡扶社稷!”
“我願協烏桓、鮮卑各部族,追隨主公!”
第一個當眾表態的人,日後必定會受到主公的器重。
這是毋庸置疑的。
一眾官員自己不敢表態,但在彆人表態之後,又心中惱怒。認為此人搶了他們的頭籌。
誰啊?
如此高調,就不怕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大家紛紛轉頭看過去,看到了一個胡服的年輕人。大部分人,都不認識他。
但是有很多人,認出了那胡服年輕人身邊的人。
“鮮於輔?”
“那他身邊的胡服年輕人,莫非就是最近聲名鵲起的烏桓司馬閻柔?”
“帶著一幫胡人,也敢來搶漢人風頭?”
“哼,挾胡自重!”
閻柔明顯聽到了四周對他的議論,但不為所動。
又大聲說了一句。
“烏桓司馬閻柔,攜良馬萬匹,恭賀主公履任幽州牧!”
什麼?
良馬!
還萬匹!
這手筆一出,當場就讓所有官員,都炸了鍋!
閻柔本身並不是胡人,而是漢人。
這個人很有些傳奇。
他還是少年時,就被烏桓人抓回去,做了奴仆。
可是在烏桓一段時間以後,所有人竟然被他的學識所折服,讓他成為一個舉足輕重的決策者。
再後來,索性推舉他做烏桓司馬,整個部族的人,都跟著他乾。
其實烏桓有很多部落,認可閻柔,心係漢室的,隻是一小部分烏桓人。
但這部分人,也可以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比如現在,就為劉風送來了,最為急缺的戰馬。
劉風事先不知道,閻柔和鮮於輔也來了。
所以,閻柔突然站出來,說出獻上一萬匹戰馬的話,這是個驚喜。
這兩個人,劉風很清楚。
閻柔是漢人,鮮於輔是鮮卑人。他們兩個都是肯為了父親劉虞,誓死跟公孫瓚對抗的人。
忠心毫無疑問!
“好,閻柔,既然你第一個表態,我就封你為北境馬政使。專門司職戰馬養殖,和草場分配!”
北境馬政使?
這是個什麼官?
所有人都是第一次聽到這個官名。官職陌生,可權力卻是不小。
要知道,軍隊一般最大筆的支出,是武器鎧甲。
可那是因為,戰馬太貴,而且不好買。
一旦戰馬變得好買之後,戰馬一定會成為支出的大頭。
軍隊之中,往往誰有資格花更多的錢,誰就更重要。
有些人,已經開始後悔。
明明知道是好機會,可稍微一猶豫,就讓彆人搶先了。
羨慕得讓人眼紅!
劉風接著又封了個官。
“鮮於輔,你四處奔走遊說,拉攏各部族一起,為我父親報仇。”
“你的辛苦,我都記在心裡。”
“現封你為,北境邊民招募使,主要司職招募各部落,來我邊境歸化定居!”
又是一個新官職。
幽州北邊,本就沒有明確的邊境。
招募部落歸化,實際上也是在潛移默化地向北擴張。僅憑招募,就可以有開疆拓土之功。
又是一個讓人眼紅的官職!
這時候,很多人的內心,都已經動搖了。想要站出來,高喊幾聲口號,表達一下對新主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