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騎兵隊準備衝擊那個方位?身處軍陣中,以及後方的青國聯軍兵丁就不清楚了,但腳步卻是變得有些遲疑,都忍不住東張西望了。
而前陣的青國聯軍士兵,則是直接停下腳步,紛紛把長槍架起來,搖搖晃晃的對準,正一大團,密密麻麻朝自己衝來的騎兵隊。
這些正麵對上騎兵隊的青國兵丁,自然知道自己完蛋了,就算長槍能夠刺死一名騎兵,但也絕對會被刹車不住的馬匹直接狠狠的撞擊過來。
被這種全速奔馳的戰馬迎麵撞擊,就算自己身穿盔甲那也絕對是完蛋大吉。
想要躲避?躲避不了,左右和後方的士兵都牢牢的黏在左右和後側,特彆是後側的士兵,直接就抓住前方士兵的盔甲,既不讓前方士兵躲避,也是為了讓前方士兵做盾牌。
畢竟多一個穿著甲的人擋在自己前麵,那自己起碼安全一點。
至於第一排的士兵會不會咒罵自己?
自己都想咒罵第三排的家夥呢!
他們如同自己一樣的抓住自己配甲,讓自己沒法躲避,顯然也是打著讓自己這第二排和第一排都當盾牌的主意!
所以說這些青國聯軍,不愧是常備軍出身,麵對騎兵衝擊的反應,就是和其他普通部隊不同。
知道沒法躲避的他們,瞬間就決定硬抗,並且還會拿同袍們的身軀來硬抗!
麵對鋒利長槍對準衝陣的織田家騎兵前陣士兵,雖然冷汗直冒,有著想要逃跑的念頭。
但這密集陣型的衝鋒,前方中間的人是根本沒法逃離的。
而外圍和後方的騎兵,全都是軍官來的,他們在外圍,一個是為了方便查看戰況,二是方便指揮,三就是預防士兵畏懼逃竄了。
所有的軍陣之所以這種構成,都是有著實戰經驗後定下的規矩。
可不是想怎麼安排就怎麼安排的。
想到戰死後織田家那豐厚的撫恤,沒法逃避的前排騎兵,隻能大吼一聲:“織田殿萬歲!”咬牙瞪大眼睛,不去管刺入自己胸口的長槍,奮力用手中握緊的長槍狠狠的刺向敵軍的後方部隊。
是的,織田家前陣的騎兵,都把第一個用長槍刺殺的對象,放在敵軍後方。
因為第一排的敵軍,絕對會被坐騎撞擊踐踏,所以何必把這瞬息之間的殺敵機會放在這些必死的敵人身上呢?
織田軍的剛烈勇猛,加上是騎兵衝擊步兵。
結果可想而知,青國聯軍開頭三排的長槍陣,直接就被織田騎兵第一排就給抵消了,然後第一排織田騎兵的長槍,就越過前麵三排的敵人,直接把長槍刺向第四排的敵人。
可謂是帶著坐騎瞬間就摧毀了青國聯軍的四排軍陣。
然後織田騎兵的第二排,自然是沿著戰友衝開的防線,繼續向前猛衝。
這第二排的騎兵,同樣如同第一排同袍那樣,被長槍刺死,但他們也同樣和之前的戰友那樣,報銷了青國聯軍起碼三排軍陣。
織田騎兵第三排同樣毫不停息,甚至直接催促戰馬全速衝鋒。
青國聯軍直接被報銷了七八排軍陣,織田騎兵又如浪潮一樣的一陣陣拍打過來,哪兒還能抗得住,直接就讓織田騎兵衝入了戰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