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就是青國武家自己帶領自家兵丁的部隊,他們的心思比上麵兩種部隊指揮官還要複雜,還要反複糾結。
沒法,這關乎他們家族未來的命運,自然遲疑糾結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反織田聯盟的勢力龐大到嚇死人,給出的利益誘惑死人,但織田家的威脅又近在咫尺,啊呀,頭疼啊,該怎麼選擇啊!
一支軍隊中,指揮官們總體上的思想就有這三種,三種區分一下又有無數不同的想法。
你說這種思想混亂的軍隊,如何和織田軍這思想統一的軍隊相比?
都不需要比兩邊武器裝備和訓練度這些上麵的優劣,單單思想統一的問題,織田家就必然是勝利的一方。
所以就算林郡這邊,青田聯軍的數量比織田軍多了兩萬多人,但依舊被織田軍壓著打。
而三千織田騎兵更是個大威脅,林郡這邊織田軍隊指揮官不願騎兵損失大,所以沒有田郡那樣直接組成密集陣型衝鋒。
因為在織田家的指揮官看來,派出騎兵隊密集衝鋒,勝利自然會非常快的落到手中,但騎兵的損失就慘重了。
反正現在這樣玩正規打法,遲早也能把青國聯軍打敗,而且自己這兒是偏軍,不需要急切,田郡那邊織田軍獲勝了,主公自然會派兵來前後夾擊的。
那個時候才是迅速獲得勝利的時候。
所以沒有強迫進攻軍令在身,沒有勝利時間要求在身,指揮官當然就選擇穩妥不會有大犧牲的方式來打這場戰爭了。
畢竟獲勝是必然的,反倒是用最少的損失獲得勝利,這才能展示自己的能力,也才能獲得巨大的功勳啊!
織田家的各級指揮官商量一下,都認為應該如此。
所以田郡那邊隻是兩軍一接觸,就極快分出勝負不同,林郡這邊可是你來我往打得熱鬨,卻沒死多少人。
反正有三千織田騎兵在邊上虎視眈眈,林郡青國聯軍也不敢做出冒險行事的動作,就隻能這樣慢慢耗。
戰爭進入對耗狀態,體質、裝備、訓練全麵占上風的織田兵,那就開始展現優勢了。
兩邊都是精銳,但一對一乾不過織田兵,十對十更加乾不過,甚至人越多死得越多的樣子。
慢慢的隨著青國聯軍的內部勢力部隊一一被織田軍教訓過後,戰場一下子陷入僵持,因為青國聯軍居然沒有人願意進行下一輪戰鬥。
察覺到這個狀況,織田家指揮官就要下令三千騎兵隊衝陣,因為他敏銳的察覺,這個時候說不定騎兵隊一衝,就能帶來一場巨大的勝利。
而這時,織田忍前來稟報田郡獲勝的消息,還有主公親率五千騎兵從後方突襲而來的即時消息。
織田指揮官一聽,趕緊放下之前孤頭一注的想法,把騎兵召集過來,讓他們做好準備,一旦主公開始突襲青國聯軍後方,這邊的三千騎兵就立刻配合衝陣,而織田大軍也跟著席卷而上。
陳浩雲並沒有讓林郡的織田軍等待多久,甚至可以說,當林郡青國聯軍剛得到潰兵帶來田郡潰敗消息,剛召集所有指揮官商討準備如何行事時。
陳浩雲的五千騎兵就出現在青國聯軍的後方。
兩邊奔馳的織田忍,立刻向兩邊稟報了消息。
陳浩雲這邊自然顧不上休息,略微整隊,就排著整齊隊列來個密集衝鋒。
嗯,陳浩雲依舊被屏棄在衝鋒隊列中,他隻能被一票護衛和忍者護著躲在遠遠的密林中窺視著戰場。
五千從田郡趕來的織田騎兵衝陣,林郡的織田三千騎兵也自然是趕緊在對麵的進行衝陣。而織田軍也馬上全軍突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