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敢確定沒有六七千人?
好簡單哦,陳浩雲這貨沒任務,或者肩負巡邏任務的時候,可沒少在他待的那個軍營裡溜達。
他所在的那個軍營,駐守的是三團。
按照編製的話,這軍營起碼有兩三千人存在才是。
但可惜,陳浩雲通過自己的觀察和記憶分析,這個軍營隻有一千來人的樣子。
連隊的營房區確實是有一百多人,每個班也是滿額的11人。
但一個營也就三百來人,四百人不到的樣子。
整個團自然也就隻有一千多,不到一千五百人的樣子。
這裡的兵額和資料上的足足少了三分之一。
這可能是被李斌吃空餉了,或者被李斌抽掉兵額,另外隱蔽的組建了部隊。
或者乾脆就是督軍那邊就是給出一個團一千多人的編製,一個旅也就不到四千人的樣子。
其實這也算是好的了,畢竟不管怎麼說,這起碼是一個純正的三三製戰兵團。
按照陳浩雲對民國初期的簡陋認知,嗯,他的這種認知,是那個最初原身中年死肥宅,看影視劇和看小說看來的那些知識。
民國這邊的軍閥部隊,其實是兩級分化的。一邊是不滿編,一個團幾百人的也可以稱為團,各級軍官編製整齊,但裡麵的兵沒有。
因為沒錢,所以隻能養活完整編製的軍官和一小部分士兵,保持編製完整就行了。
另一種極端是一個團上萬人的那種,班都是超級加強班,機槍班配置到排,火炮排配置到連的這種恐怖存在。
為毛如此,那時因為人家拿不到編製,但自己有錢,所以隻能在編製內瘋狂疊兵。
至於說有兵有錢,乾嘛不自己擴大編製?
嘖,那是因為中樞還占著大義,等民國中樞被關外軍閥折騰幾次,徹底沒了威風之後,關內的軍閥才不在意最初中樞製定的編製,直接就自己隨意亂封官了。
那時也才是民國真正軍閥割據亂戰的時代。
不過這事想想就行,不用太過在意,反正陳浩雲是不在意這些有的沒的。
就這麼說吧,陳浩雲腦中對這段民國初年的曆史,也就隻有幾個關節點:
第一個,袁大總統登基當皇帝,當了幾十天後是退位?還是掛了?沒準確印象。
第二個,護法戰爭是因為袁大總統登基才爆發的呢?還是因為袁大總統要當真正的全國第一人,而不是黨派聯盟總理派的印章,清除了黨派聯盟總理派的原因?
這點陳浩雲沒去探究。
第三點,好像袁大總統掛了之後,新總統和新總理爆發府院戰爭,是這個詞吧?依附兩派的軍閥開始大戰,後麵誰勝誰敗?忘了。
但記得好像就是這個府院相爭的時間段,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是吧?
抱歉他就記得民國初年的這點曆史,而且還是模糊的。
畢竟他不是曆史愛好者,看過就忘,隻是隱約記得一點,甚至這記得的那點還可能是錯誤的。
而且更讓陳浩雲苦惱的是,現在是民國5年,公曆1916年,但他喵的,他記得民國元年是1912年1月1日,因為這數字好記,所以記住了。
這樣一換算,不對勁啊。
而且據說,袁大總統還在中樞當著他的大總統,地位穩如泰山,根本就沒有說他要登基當皇帝的消息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