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原始部落當酋長!
水泥、竹片、房梁、柱子等一應造房子所需材料都已經準備好。
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東風就是木風的方法,這件事還得他事事親為。
原本木風是打算直接建造一個大的土樓,但考慮到占地麵積跟施工難度,他隻好改一個為四個。
而且先造一個小的,中間如果有什麼誤差,也能防止浪費材料。
土樓建造講究一個“結實”,除了地基要夯的特彆嚴實以外,牆基也要足夠結實、足夠厚才行。
為了達到這樣效果,木風將常規的土坯牆從60厘米放到了80厘米。
這樣一來,夯土成牆的難度也就增大了。
好在他不是純借用前世的夯土法子,而是以竹片做個空模子,中間放上混合乾草、黏土、砂石進行夯築。
等到土牆成型,撤掉竹片之後他又讓族人尋來石頭,貼著土牆再來一圈石頭,中間以草泥黏合。
這一切說來簡單,但是卻耗費了整個薑氏青壯兩天的時間!
然而這些與內層相比都顯得簡單了。
因為內層裡麵需要用的是純石頭與水泥黏合。
這就要求尋找的石頭大小差異不能太大,水泥的需求量也大。
好在部族裡缺彆的,獨獨不缺石頭跟草木灰。
石頭需求量再多,多不過三麵環山的石頭。
至於草木灰,即便是部族的儲存量不夠,他們也可以就地取材,砍伐部分乾枯的樹木跟乾草就可以。
石頭跟草木灰,獨獨是原始社會最不稀缺的東西。
隨著外麵兩層牆體已經成型,部族內施工的人已經大概看出來木風要乾什麼了。
讓他們不能理解的是,木風給它們造這麼一個跟山洞相差不大的“房子”能乾什麼。
離虎跟明光有心去問木風,卻又擔心木風說了兩人也不明白,隻得作罷。
集合木風前世見過的客家土樓、農村老土坯房子、滇南石閣樓的三種外牆特點的“薑氏三層牆”終於在五天之後竣工了。
木風想要做的“木氏土樓”已經初見端倪。
接下來是做頂。
考慮到實際情況,木風打算二樓常規並不住人,隻是用來存放一些重要物資與防禦外敵時所用。
這樣一來就節省了工程量。
土樓占地約兩千平米,大致呈現一個圓形。
要做頂就需要在內層先蓋好一間間的房屋,然後封頂直接圍著一圈圈的房牆整根鋪上黑皮竹就行了。
為了儘可能把土樓的防風防水防火特性體現出來,他不惜讓族人加班加點地去燒製水泥,在放在與房子之間用石頭牆隔開。
土樓三層,已經具備防火、防水等特點。
但是木風想讓內層也具備這樣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