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原始部落當酋長!
木風開始鼓搗自己的曆法。
係統推薦的是華夏農曆曆法,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十二個月,二十四節氣,能夠很好地指導族人播種、收獲。
更能很好地區分四時節氣。
算日子跟二十四節氣相對來說簡單,比較好理解。
問題是真正的一年時間是三百六十天五個多小時,每四年還有一閏——閏年不算,還有閏月!
華夏農曆的閏月算法是三年一閏,五年兩閏,十九年七閏。
但具體加到哪一個月份,則是根據農曆曆法規則來判斷,通常的算法是將隻有一個節氣的月份算為閏月,以彌補一月兩節氣的算法。
農曆的十九年為一周期對應公曆的同一時間。
但是農曆的優勢在於它可以根據節氣指導農時,但公曆在這方麵就十分欠缺了。
弄清楚了曆法的算法。
除了弄了一套曆法,木風還跟係統兌換了一套製作日晷的方法,製作起來不是特彆複雜,就是利用光的直線傳播作用原理來製作的。
計算的方法有影子的長短跟方向。
但是影子的長短太過精密,涉及到具體的數值計算,要求太高,所以一般采用的是影子的方位來計算。
不過這東西局限性比較大,隻有晴天有太陽的時候才能用。
晚上跟陰雨天就不起作用了。
所以必要的時候還得配合著滴漏——水鐘來計算時間。
不過目前為止這些大薑暫時還用不到,他隻需要將曆法的算法告訴族人,再要他們根據日曆來計算就可以了。
反正現在大薑有筆有紙,他也有其他的記錄方法,不用像曆史上的結繩記事那麼原始。
他自己對照著係統上的解釋,自己先把曆法確定,抄在紙上,然後讓人把大薑的幾位在部落內的“要員”並青鳥部的諸人都叫了回來,集中到一間教室裡,開始給他們講解曆法的使用。
一間教室裡,大薑的人有大忽悠、離虎、黃雷、長水、白牙、吉華、七格等人。
青鳥部的人是長寧、朝露、阿古力與阿齊格。
聽得最認真的自然是長寧。
因為木風在介紹農曆的時候說道“這是一套完整的曆法,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有時候還會有三百六十六天。
一年分為十二個月,每月有長有短。
一年之中分為二十四個節氣,春夏秋冬每個季節都有六個節氣……
春季節氣依次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
夏季節氣依次是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
秋季節氣依次是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季節氣依次是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通過這二十四個節氣你們就可以分清具體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也知道天氣會怎麼變化。尤其是我大薑需要種植玉米、麥子、大豆、高粱等作物,更需要按照二十四節氣的指引來種植……
在這些節氣裡麵,還有幾個大的節日你們也要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