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放聲歡笑起來“哦哦,不用挨打嘍!”
大人們卻個個歡天喜地“謝大酋長!”
木風這才說道“孩子們玩就玩吧,我們開始吃飯!”
眾人哄笑著開始轉身前去吃飯。
木風則吩咐個個頭領前往各個“食堂”,按照他的吩咐去做。
而他,則帶著鬱離進了一個食堂,坐了早已準備好飯菜的桌上。
陪著吃飯的幾人沒有動筷,等著木風。
木風則是端起酒杯,轉身來到門外,嘴裡兀自念叨“天皇神仙,地皇老爺,還有大薑的祖龍祖宗,保佑我大薑來年風調雨順,蒸蒸日上,無人敢欺,這杯酒敬你們!”
說著,他把手中酒杯一撇,酒灑落地。
隨後他轉身又進屋子裡,從一盤菜裡麵夾了一筷子菜,再次出門,改了念詞“天皇神仙,帝皇老爺,還有大薑的祖龍祖宗,保佑我大薑來年日子有滋有味!”
說完,他便這一筷子的菜撒在了地上,徑直轉身進了食堂。
如此往返多次,待得桌上的菜都挨個敬了一遍天地,他這才落座,笑著說道“可以吃飯了!”
原本神情肅穆的眾人這才展顏大笑“哦哦,過年嘍,吃好吃的嘍!”
周圍其他桌的人也都開始鬨哄哄地大笑起來“太好嘍,過年嘍!”
“阿娘,我要吃那塊肉!”
“我要吃炒雞蛋!”
……
吃完飯,木風便開始帶人去貼春聯。
貼春聯在華夏大地也是各地有各地的講究。
有在除夕前一天貼的,也有在除夕當天貼的——就算是除夕當天貼也分上午貼跟下午貼的。
木風選的是上午。
上午貼春聯有“除舊”跟“迎新”之說。
今天是大薑第一次過年,無舊可除。
木風就帶人拿著掃帚象征性地把城門、土樓兩側可供貼春聯的地方清掃一番,然後再貼春聯。
春聯最早的念法是從右到左,所以右為上,左為下。
橫批也是如此。
但後來到了“現代”就慢慢開始出現了從左到右的念法,算不得錯,卻已經與傳統不符了。
木風尊重曆史,所以選的是傳統念法。
當然橫批下要貼福字,如三福、五福,都可以。
且正門五福,偏門三福,也分正貼、倒貼,都是常有的貼法,也各有講究。
可無論如何也不會出現九福的狠人貼法。
當然,貼對聯的時候需要漿糊。
無非就是用開水和麵,黏糊地就可以。
當然,真正想要黏性強的,可以放在鍋裡再加熱,是為“熬漿糊”。
這樣熬出來的漿糊十分粘手。
貼對聯的時候木風也隻是示範地貼了城門處、月樓處的對聯,剩餘的便交給其他人去完成了。
沒想到大忽悠對這件事很是熱衷,帶著幾十個青壯跟一幫看熱鬨的孩子開始鬨哄哄地挨個土樓去貼春聯了。
更有些膽子大的孩子甚至跟大忽悠討要了春聯,往自家的門前比劃。
如此一來,竟也省去了不少工夫。
隻需大忽悠領人拎著漿糊到各家門前刷對聯就行了。
孩子們一個個笑得合不攏嘴,尾巴一樣跟在大人身後湊熱鬨。
臨近中午的時候從青龍城返回幾個族人,都是來跟木風說明情況的。
說是青龍城也在早上燃放了爆竹,加了餐。
至於其他幾城,想必也是如此。
隻待早晚,就能收到消息。
木風有些遺憾。
到底通訊手段不發達,無法實現實時聯絡。
不然的話幾座城池同時開個視頻,在線聯絡,共同過新年,更會讓族人感受大薑的強大。
好在各城都已提前接到了木風的命令,早就開始準備過年的事了。
這會兒各城估計沒有貼對聯,但是燃燒爆竹、加餐、休息這些應該都是有的。
所謂“天涯共此時”無非就是這個情況了。
……
中午的時候自然又是一番燃放爆竹。
部落裡的孩子膽子都大了起來,知道可以湊熱鬨,竟然不用大人再抱竹子去了,一個個七手八腳瘋搶竹竿,放進大石槽。
應情應景,木風也就沒再親手點燃爆竹,而是把火把交給一各長得虎頭虎腦,又躲在大人身後探頭探腦的小家夥手裡,讓他去點柴草。
大人激動不已,滿臉笑意。
那小子也不是怕人的,先是猶豫了一下,而後看了看自家大人,最後又看向木風,雙手接過火把,有模有樣地重重點頭,然後小跑到了爆竹堆跟前,把火把往裡麵一扔,捂著耳朵趕緊往回跑。
很明顯,他是知道爆竹聲音很響的。
眾人哈哈大笑。
木風領著眾人看著爆竹燃放完畢,這才大笑著說“開飯嘍!”
正兒八經的大年團圓飯就這樣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