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開心的時候是春節,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孩子們都要跟著大人去各家各戶拜年吃春酒,正月十三村裡開始舞龍燈,元宵節晚上的龍燈表演最精彩。
元宵節晚上,孩子們早早來到村莊前麵一片寬闊空曠的場地上。場地中間聳立著一座高高的寶塔形大柴堆,很多人不停的往柴堆上拋鬆樹枝乾、柏樹枝乾和其他各種樹枝乾。
這時,村裡幾位德高望重年齡最長的老者在一群群男女老少的簇擁下來到柴堆前。幾個年輕人恭恭敬敬的遞給每位老者一根油柴,然後把老者手裡的油柴點燃。在大家宏亮的吆喝聲中,老者們把手裡點燃了的油柴扔進大柴堆。
大柴堆很快就燃燒起來,傾刻間火光衝天,一串串閃爍著紅黃相間顏色的火星伴隨鬆子燒爆時發出的劈靂叭啦響聲,像無數條火龍爭先恐後地竄向天空。
遠處傳來一陣陣激烈的鑼鼓聲,隻見漆黑的曠野中一條火紅的長龍在嘶牙咧嘴的龍頭引領下竄到火堆前,全場立即響起熱烈的呼叫聲歡迎外村舞龍隊。
紅紅的長龍環繞熊熊燃燒的大火堆走一圈,然後慢慢的舞動起來,在激烈地一陣高過一陣的鑼鼓聲中這條又長又粗的火龍越舞越快、越舞越猛、如翻江倒海、如騰雲駕霧。博得大家一次又一次熱烈激昂地喝彩聲。
狂舞過後,舞龍隊的領頭接過村裡贈送的紅包,帶領全隊人馬高亢地吆喝一聲以示感謝,然後敲鑼打鼓奔向其它村莊。
送走一條龍迎來另一條龍,就這樣一直鬨到深夜。
人群散了,大人們都回家了,可興致勃勃的孩子們圍在已成了一堆木炭的火篝邊不肯離去。紅通通的炭火把孩子們的臉蛋烤的紅紅的汗水直流。
孩子們把從家裡拿來栗子、紅薯、芋頭、荸薺等許多吃的東西埋在炭灰裡,等聞到烤焦了的香味便把它們從灰裡扒出來。然後,撩起衣服兜著哪些滾燙、黑乎乎已經看不清麵目的東西,三三兩兩的聚成一團坐在地上,對著那些烤焦了的東西又拍又打,弄掉黑乎乎的外殼後就往嘴裡塞,燙的嗷嗷叫便吐在手掌上吹吹又塞進嘴裡。
所有的東西吃完了,孩子們滿嘴滿臉臟兮兮的,一個個像拱了泥巴的小豬。
除了寒暑假,平時星期六下午婷婷也常去鄉下,住兩晚,星期一早上回洪昌上學。
每次去鄉下都有一大群孩子簇擁著她漫山遍野的玩耍。這是婷婷最高興最喜歡的事情,這種快樂是城裡和學校裡沒有的。
物資緊張的哪幾年,外婆不想讓婷婷過多打攪自己的弟弟們。婷婷每次討要車錢去鄉下,外婆故意不給想以此阻攔她。可婷婷二話不說轉身就走,她步行去鄉下。望著身無分文的婷婷走了,外婆又擔心又生氣,向仝老三告狀並要他管管女兒,誰知仝老□□而誇自己的女兒有膽量有出息。
春暖花開季節,每逢星期六下午放學後,婷婷告訴外婆她要去鄉下,外婆知道自己外孫女的脾氣,不給錢她會走路去,為了不讓她受苦走哪麼長的路,隻好給她車錢。
到舅公家時正好趕上吃晚飯,吃過飯,和小夥伴們聚在一起嘀嘀咕咕的要說很久的話才睡覺。
第二天吃過早飯,婷婷和小夥伴們一蹦一跳來到山上,望著漫山遍野的映山紅和各種顏色的花兒,婷婷高興得手舞足蹈。她帶領大家采摘最漂亮的花枝,插在樹枝編成的花藍和帽子上,直到肚子餓了才回家。
下山時,孩子們像一群花仙子,一個個頭上帶著插滿花兒的帽子,手裡提著漂亮的花藍或抱著一大束映山紅。進村後一群群孩子好奇又羨慕的跟在他們後麵。
星期一早上,天剛朦朦亮,舅婆已經做好了早飯。舅公叫醒婷婷,吃過飯,舅公拿上一些鄉下特產,走5裡多路把抱著一大束映山紅的婷婷送到開往洪昌的汽車上,一直等到汽車開動後舅公才離去。
到家後,婷婷把一大束映山紅插在小水桶裡,然後高高興興地上學去。
秋高氣爽時,婷婷去鄉下的次數更多。秋天的山上又是另外一番景色,雖然樹葉已經開始枯黃凋落,但壓彎枝椏的果實讓人心裡充滿豐收的喜悅和激動。
婷婷和一群夥伴們來到山上,他們中年齡最大的廣生給大家分工,男孩子負責采摘長在高處的彌猴桃和小栗子,比較矮的地方歸女孩子采摘。
球形的小栗子長得像刺猥渾身是刺,不能用手摘,要拿一個竹片做的夾子把它從樹上一個一個夾下來放在地上,上麵壓一塊木板,然後兩隻手摁住木板用力的左右搓動,搓動一陣後,拿開木板一看,剛才還滿身針刺盛氣淩人的小栗子轉眼間成了稀巴爛,輕輕扒開破碎的殼,像變魔術似的,眼前出現了一堆光亮、褐色的小栗子。
大家把采摘來的東西集中放在地上,然後興高采烈地圍著這堆五顏六色的勞動成果席地而坐。
這時,婷婷拿出準備好的針和線把山摣按紅、黃、綠顏色穿成串。她先把紅色的穿好給女孩子,再穿黃色的、綠色的,男孩子隻能分到黃色或綠色的。女孩子們高興得跳起來,因為紅色的山摣熟了,又香又甜很好吃,半熟的黃色山摣也能吃但有點酸,綠色山摣又苦又澀不能吃,男孩子毫無怨言,還一個個樂嗬嗬的。
分完山摣再分其他果實,孩子們每次都會從自己的份額裡拿出一些給婷婷,讓她帶到洪昌去。
一次,婷婷和夥伴們蹦蹦跳跳的從山上下來,快進村時,看見廣生的三弟黑仔騎著牛正走在村口小溪的石板橋上,橋是由兩塊長長的麻石板拚塔成的,能並排行走倆人。
現在一頭大牛把橋麵全占了,大家隻能跟在牛屁股後麵慢慢走。大牛走到橋中間時不知是累了還是在欣賞橋下麵的孱孱流水,竟然站住不走了。
婷婷和小夥伴們等急了,一個個又喊又叫,可任憑孩子們怎樣喊叫,大牛站在那裡紋絲不動。
這牛太氣人了,走在前麵的婷婷舉起手裡的樹枝用力抽了一下牛屁股,牛突然受驚猛的向前奔跑,坐在牛背上黑仔被重重地摔在石板橋上。
婷婷急忙跑過去把黑仔扶起來,見他滿臉滿嘴都是血,婷婷又急又怕地望著黑仔反反複複的問“怎麼辦呀!好痛啵?”
小她幾歲的黑仔搖搖頭笑了笑沒吭聲,慢慢的走下石板橋,在小溪邊蹲下身子捧水清洗臉上的血汙,然後用袖子輕輕擦乾臉上的水。
望著黑仔青一塊紫一塊的臉和腫得翻起來的嘴唇,婷婷真是又後悔又內疚,難過得直掉眼淚。
黑仔一邊用手抹去嘴裡流出來的血水,一邊因腫痛口齒不清的說“不要緊的,不要緊的。”
這一幕深深地印在婷婷記憶裡。四十多年後再次見到黑仔時,一直心存內疚的婷婷,第一句話就問;還記得從牛背上摔下來那件事嗎?黑仔憨憨的笑著說記得。
孩子們一天天長大,進入初中後的婷婷對鄉下的喜愛仍是有增無減,可農村的孩子到了這個年齡要參加生產勞動,往日的夥伴們忙進忙出的乾活不能和她一起玩耍了,比婷婷大兩歲的廣生這時已經成了家裡的主要勞動力。有些很小的孩子想跟婷婷玩,可婷婷不原意。慢慢地婷婷去鄉下的次數越來越少了,但每年的春節是一定要去的。農村冬天活兒不多,辛苦了一年的農民從臘月開始一直要清閒到來年的元宵節,所以婷婷和她的夥伴們盼星星盼月亮似的盼春節。
沉浸在美好回憶中的婷婷,默默念叨感謝上山下鄉運動給了我重返童年樂園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