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草頭王!
劉老爺被劉易說服了,點了點頭。
他承認自己兒子說的對,是他糊塗了,沒有昭武軍的話,劉家算個屁啊!
“既然戰事停止了,那毛紡工坊也就該繼續投入了,這其中的利潤很大。”
“有了這些,我劉家不會再缺錢!”
劉老爺說道,說起毛紡,劉老爺心中就是一片火熱。
這可是一個絲毫不差於棉紡的大市場啊,更重要的是,羊毛的成本還很低,可以說幾乎沒有。
萬惡的封建資本家劉老爺動心了!
“父親,這些年北方的天災或許不會斷,糧食肯定會大幅度減產。”
“我聽說福建一代有人從海外運來了新的農作物,喚做番薯,玉蜀黍,土豆,父親在江南時候留意著些。”
“這些農作物都比較適合北方的天氣氣候,還抗旱高產,父親多搜羅些種子回來!”
劉易開口說道。
其實這個時候,玉米土豆等物已經從新大陸傳到大明了,不過是在南方。
那為什麼直到滿清那水份很大,全靠紅薯堆起來的“紅薯(康乾)盛世”,才大麵積種植呢?
除去剛開始作物有些水土不服之外!
隻能說小日……子過的不錯的日本朋友東野圭吾說的不錯,世間不可直視之物,除去太陽外,還有人心!
玉米土豆紅薯確實高產,能養活不少人!
但是,這和那些掌握話語權的土豪士紳有什麼關係呢?要是這些作物真的推廣開了,大規模種植的話,豈不是能夠養活更多的人了?
那些泥腿子隻要餓不死,寧願賣兒賣女,也不會賣掉田地,這樣一來,他們還怎麼趁機兼並土地?!
隻有餓死的人多了,他們才能趁機占據更多的土地,擴大家產啊!
沒有地方地主士紳的推廣,新的作物想要推廣開來,根本不可能!
普通的窮苦百姓可接觸不到這些新的作物!
即使是接觸到了,也不敢貿然嘗試,萬一失敗了,一家人是要餓死的。
再說了,現在天災最頻發的河南,大片大片的良田都被用來種植棉花,供應江南的手工業需求了。
要是這些棉花地種上了玉米土豆,江南和本地的那些地主士紳還怎麼賺錢養活他們的第十八房小妾?
要知道,糧食的附加價值遠沒有棉花高!
這要怎麼推廣?
即使是朝廷,也根本沒辦法下手!
一個與民爭利的大帽子扣下來,皇帝也頂不住!
……
原平縣劉家大宅,今日的劉家大宅到處都充滿了喜慶的氣氛。
一盞盞紅燈籠掛了起來,窗欞上貼滿了喜字。
今日,是劉易接李婉秋過門的日子,雖然隻是納妾,但劉家還是操辦的十分熱烈。
整個原平縣有頭有臉的人物,昭武軍的諸多高層,甚至是代州知府安茂同也在邀請的行列之中。
今日的原平縣十分的熱鬨!
劉家大宅後院,李婉秋的閨房內。
她的麵前正端坐著一個衣著華麗的婦人,婦人麵容姣好,濃妝豔抹,但依舊難以掩蓋她眼角淡淡的魚尾紋。
此人正是代州通判李東海的妻子,也就是李婉秋的嬸嬸。
婦人抱著李婉秋,兩人埋頭痛哭。
“嗚嗚嗚……”
“我苦命的侄女啊,嬸嬸以為你已經到了江南,沒曾想你竟然落入了賊手,還被強占了身子。”
“當真是命苦啊!”
李婉秋也是小聲啜泣。
她是在劉家接到朝廷的招安旨意之後,才和他的族叔聯係上的,在此之前消息一隻中斷,李東海一家以為李婉秋已經安全到了江南。
“嬸嬸不必傷心,侄女現在過的也不錯,不曾缺了吃穿!”
李婉秋柔柔弱弱的說道。
“郎君對我也是極好的,但凡我開口的,他都沒有不允的!”
“唉,那是個賊子!雖說接受了朝廷的招安,但其依舊是個粗鄙武夫啊!我家婉秋本來該嫁一個狀元郎,相夫教子,舉案齊眉,光耀我李家門楣的。”
婦人聲音中滿是哀怨的說道。
“一個粗鄙武夫,豈能配得上我家國色天香的侄女!”
“嬸嬸且寬心吧,今日是我的大日子,不要再哭了!”
李婉秋倒是灑脫,反而安慰起了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