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劉易不東征,明軍估計也會來犯,要拔掉大同這顆釘子。
所以,接下來昭武軍所要麵臨的局麵,可不是一般的艱難。
不僅要防備蒙古人的入寇,還要防備來自大明的進攻。
戰略會議上,劉易將昭武軍所麵臨的局麵,擺在了所有人麵前,要他們各抒己見。
昭武軍各部的主將紛紛開口發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曹變蛟的態度有些激進,他神色激昂的開口說道。
“大將軍,我們需要的不是防禦!”
“進攻才是最好的防禦!”
“去年的時候,林丹汗被建奴打的連自己的王庭都丟掉了,現在的林丹汗所部的韃靼人,上下最多也就能拉出兩萬騎來。”
“能夠抽調出來入關的,最多也就一萬騎上下,並且他還要留下兵馬守衛河套,不可能把整個部落的騎兵都抽調一空,絕不可能再多了!”
“我昭武軍上下也有騎兵六千,再加上數萬重甲精兵輔助,絕對有能力正麵迎擊來犯的韃靼部!”
曹變蛟對昭武軍的戰鬥力很自信。
原因則是因為昭武軍的著甲率太高了,麵對林丹汗所部韃靼人身上的皮袍子,一人雙甲的昭武軍,所占據的優勢是不言而喻的。
建奴打仗靠的是什麼?
決計不是什麼騎射無雙,而是人人披雙甲,甚至是三甲的滿洲重步。
現在昭武軍的武備可不比建奴的滿洲重步差,甚至是還要強上一些。
曹變蛟也不覺得昭武軍的那些百戰老兵,戰鬥力會比建奴的滿洲重步差!
沒理由建奴能靠滿洲重步和騎兵結合,來打敗林丹汗所部蒙古人,昭武軍就不行!
曹變蛟表現的充滿了攻擊性,但卻有人不讚同他的看法。
昭武軍第一軍主將丁三石,是一個很穩重的人,提出了不同意見。
“不可,若是主場作戰,我軍取勝或許十拿九穩!”
“但若是大軍殺入草原,在水源,地形皆不熟悉的情況下,萬一發生迷途之事,得不償失!”
丁三石所言沒錯,草原對昭武軍來說,完全是一片絕對陌生的地方。
主動出擊是絕不可行的,萬一發生迷路的事情,是真的有可能會發生全軍覆沒的事情的。
自古以來因為迷路而導致貽誤軍機的事情也沒少發生,最出名的就是飛將軍李廣了。
人贈外號迷路將軍,在北伐匈奴時數次迷路,導致大軍不能及時進入戰場,配合主力大軍作戰,貽誤了戰機,被皇帝重重的貶黜。
李廣之所以難封,和他經常迷路估計也脫不開關係!
眾人不斷的爭吵著,表達著自己的看法,劉易則是蹙眉聽著他們爭吵,心中也在沉思著得失。
片刻之後,劉易開口總結道。
“我軍有大同堅城為依托,若是守城一定是萬無一失的,但也沒辦法給韃靼人以重創。”
“萬一被韃靼人闖過大同城,殺入山西腹地,損失將會是無法估量的!”
韃靼人擺明了是來搶東西的,而不是來強攻堅城的。
他們絕不可能來死磕大同這等堅城,最有可能做的事情就是繞過大同,直接殺入山西腹地,化整為零搶東西去。
反正他們人人都有馬,都是輕騎兵,運動起來之後,以步兵為主的昭武軍是沒辦法阻攔的。
“所以,守城是不可行的,要反擊,一定要反擊!”
“要主動出擊,迎戰來犯的韃靼人,將他們殲滅在大同和長城一線,但戰場絕不能深入草原!”
“要將戰場控製在長城以內,然後儘力殺傷敵人的有生力量!!”
劉易用力的錘了一下桌麵,發出一聲悶響。
一道道滿是熾熱的目光看向了劉易的方向。
事情被他敲定了下來,但具體該如何實行,劉易對自己的能耐心中有數,他絕不瞎指揮,還是要交給參謀部去謀劃的。
……
劉易自大同城而出,隨行兵馬足足三千人,一路向北,往長城的方向而去。
大同城雖然是九邊重鎮之一,但其地理位置是處於長城以內的。
長城在大同城往北的方向,最近的一段,直線距離也就幾十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