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外喊殺聲滔天,宿遷城內宿遷知府卻是已經慌成了狗。
外麵好多賊軍啊!
他心裡不停的犯嘀咕,這宿遷還守得住嗎?
萬一守不住了的話,他該怎麼辦?
眼下大明朝連京城都丟了,皇帝都沒了!
南京那邊正在為新皇人選爭破了頭,可顧不上一個小小的宿遷,指望南京那邊給支援,嗬嗬,還不如指望反賊主動退兵呢。
事實正如宿遷知府所想,沒有援兵,宿遷在羅汝才親率的義軍的猛攻下,隻堅持了不到數日,便宣告破城了。
羅汝才拿下宿遷之後,繼續統兵南下,兵近徐州。
……
等到羅汝才差不多兵進徐州之後,劉易八達嶺大勝建奴的消息也傳到了南京。
於此同時抵達南京的消息,還有羅汝才大舉南下,宿遷被攻陷的消息。
這兩則消息瞬間便在南京引發了軒然大波,引得南京士林斐議。
南京城竟然爆發了士子遊行,年輕熱血的士子們,要求朝廷組織兵馬北上,討伐反賊和建奴,收複大明京師。
這些士子被劉易大勝建奴的消息給鼓舞到了!
覺得既然一個反賊都能大勝建奴,沒道理朝廷的兵馬不行。
迷之自信下,便開始串聯遊行,企圖鼓動南京朝廷組織兵馬北伐。
隻是,朝廷上的那些大佬一個個都是穩如老狗。
北伐?
北伐個幾把!
老子安安穩穩的在南京城過自己的小日子他不香嗎?
何苦北伐去和建奴流寇打生打死呢?
大明朝貓在江南,看著流寇和建奴在北邊打生打死,相互牽製,江山社稷自然無憂。
何須去北伐呢?
其實吧,大明朝的那些朝堂大佬要是這麼想,也沒什麼問題。
反正現在北邊亂成那副樣子了,收複回來也是爛攤子一個。
還不如維持現狀!
既能坐視流寇和建奴兩虎相爭,又能甩掉北方那個大包袱。
流民,流寇,建奴!
大明朝的三個燃眉之急,一下子就都解決了。
多香啊!
一但收複了北地,肯定還得朝廷往裡麵砸錢賑濟百姓,一個賑濟不及時就要起流民,並且還得麵對遼東的建奴。
這些都需要錢啊!
朝廷沒錢,就隻能加稅。
北方的教訓已經足夠深刻了,反正啊,肯定不能再給升鬥小民加稅了,要不然估計南方也要起流民了。
最後算來算去,隻能是征地主士紳豪商巨賈的稅。
征這些人的稅,對朝堂上的大佬們來說,不就是從他們自己的兜裡往出給朝廷掏錢嗎?
怎麼可能!
到了最後,朝堂上的那些大佬發現,還是維持現狀最符合他們的利益!
朝廷不用北伐,自然不需要軍費,不需要賑濟災民,不需要抵抗建奴,自然也就不需要加稅了。
這樣一來,他們每天吃飯的時候就又能多加幾個菜了,新娶回家的第十九房小妾的脂粉錢也有著落了……
所以說,大明朝科舉選出來的這群人不是不聰明。
而是太聰明了!
聰明的隻顧自己的利益,而忘記了覆巢之下無完卵的道理。
最後卻是毀掉了國家,害死了自己,便宜了建奴!
這才是南京城為何在北京之屠後,一點動作都沒有的真實原因。
鬨到最後,其實還是利益兩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