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七年,建奴就趁著大明朝換皇帝,對朝鮮照顧不及的時候,發動了曆史上的第一次侵朝之役。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麵對建奴的兵鋒,朝鮮表現的相當之柔弱。
雖然朝鮮基本上答應了後金提出的入質納貢、去明年號、結盟宣誓、約為兄弟之國等要求。
惟有永絕明朝一條不同意。
嗯,朝鮮表現的還比較有骨氣。
跪了,但又沒完全跪。
這次建奴入侵,在朝鮮曆史上被稱作是丁卯胡亂。
此役,不少朝鮮人都被擄掠到了遼東變成了建奴的旗下奴。
此次建奴南征是竭儘全力的,那些被擄掠至遼東的朝鮮人,自然也被編入了軍中,成立了一個朝鮮旗。
隨軍征戰,更多的當做民夫和苦力使用。
地位還在漢軍旗和蒙軍旗之下。
四十萬大軍殺向了遼西,祖大壽等人聽聞萬消息,瞬間慌的一批。
他們對自己的實力心中有數,擋不住,真的擋不住啊!
祖大壽深吸一口氣說道。
“收縮防線吧,把大軍自錦州,鬆山,杏山一帶撤回,回防遼西走廊。”
“儘量將兵力集中起來迎敵,不給給建奴集中優勢兵力,分而擊之的機會。”
“和沈鄭二家聯係的怎麼樣了?”
安排完防務,祖大壽又想起來了退路問題,開口詢問道。
吳襄沉吟一陣之後,眉頭蹙起開口說道。
“聯係是聯係到了,但沈鄭二家沒給出一個明確的答複,隻是推脫說沒用空餘的船隻,看樣子是準備獅子大口的。”
祖大壽點點頭,做好了被狠宰一道的準備,但卻是忽的想起來了什麼,一拍腦袋說道。
“嘿,真是蠢了,我竟然把天津給忘了!”
“朝廷原來在天津也是有不少海船的吧?光是天津諸衛所就應該有不少海船。”
之前他沒想到天津,那是因為當時整個北直隸都在多爾袞的控製之中,就算是天津有船,也不可能為他們所用。
但現在不是了!
八達嶺之戰後,劉易掌控了整個北直隸,天津自然也就被劉易給拿下了。
若是給得起代價,應該可以從劉易哪裡借到海船。
祖大樂卻是眼睛一亮說道。
“大哥,既然關內的建奴都沒了,那咱們是不是可以退回關內了?”
“若是能夠退回關內的花花江山,肯定還是關內好啊,還去他娘的哪門子的朝鮮啊!”
祖大壽卻是搖搖頭說道。
“怕是不行。”
“就算是退回關內又如何?整個北直隸都是無險可守,咱們帶著幾十萬老弱婦孺,如何能夠躲得過建奴的追擊?”
“萬一被建奴的鐵騎追上了,又該當如何?”
遼東軍若是從遼西撤出,一定是拖家帶口一起走的。
建奴一定會追擊的,遼東軍拖家帶口的,老弱婦孺行進本就慢,建奴還有騎兵優勢,他們又如何能逃過建奴的追殺?
如此一來,撤出遼西,撤入一馬平川的華北平原,遼東軍豈不是自尋死路嗎?
還不如整體撤去朝鮮靠譜!
最起碼朝鮮還有個濟州島能作為退路不是?
哪怕是局勢已經糟糕到了濟州島也守不住,大不了去倭國嘛!
倭國的小矮子可不是凶悍的建奴,還是很好欺負的!
說罷,祖大壽將目光看向了吳襄,徑直開口說道。
“妹夫,你親自往北京走一趟,再見一見那位大將軍吧。”
“看看我遼西軍民能不能借天津之海船渡海去朝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