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草頭王!
昭武軍拿下了山東全境,劉易帶著大軍離開曲阜,抵達了濟南府這座山東的首府城市。
隻是,直到現在,劉易也沒弄明白皇太極為何忽然要選擇撤兵!
如果說是因為遼東的事情的話,皇太極完全沒必要大軍回撤。
因為那部分昭武軍已經從關外撤回來了!
沒了昭武軍的精兵做攪屎棍,剩下的那些亂子,甚至都不用關內清軍主力的支援,關外的留守部隊就能搞定。
或者說,命令駐防北直隸的代善支援關外也就足夠了!
劉易實在搞不明白,皇太極為何要撤兵!
直到軍情處給他送來了相關的絕密情報,劉易才搞清楚事情的清軍撤兵的真實原因。
皇太極在看到遼東的軍報之後,氣的吐血昏迷,醒來眼睛就看不見了。
皇太極失明,沒有了理事能力,清軍群龍無首。
為了防止出現意外,清軍開始撤軍。
劉易下意識的倒吸了一口冷氣。
皇太極失明了?
這麼巧的嗎?
自己這運氣也太好了吧!
如果皇太極失明的消息是真的的話,那自己說不定可以趁清軍軍心紊亂之際,一舉奪回北直隸。
劉易動了心思,開始思索事情的可行性。
因為皇太極如果真的不能理事的話,那清軍的最高權力,勢必就要進行交接。
在權力交接過程中,清軍很有可能發生內亂。
因為這時候的清軍還未完成組織架構的改革,其組織架構相當的粗糙。
說白了,這個時候的八旗,其實就是一個股份製公司,壓根沒能完成中央集權。
八旗的各旗主,就是公司的大股東,權力大的嚇人。
而皇帝並不是董事長,而隻是一個經理人的角色,並不能一個人說了算。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初期的滿清八旗幾乎是各為其主的。
各旗的兵力第一效忠的對象不是大清皇帝,而是自己的旗主主子。
野豬皮之所以設置議政王大臣會議,真當他有多民主嗎?
扯蛋,那是他不得不如此,八旗各旗旗主的實力太強了,野豬皮無奈,隻能設立議政王大臣會議來平衡他們的實力。
建奴做什麼大事之前,是要通過議政王大臣會議商議,得到八旗各旗旗主同意才能去做的!
否則野豬皮吃飽了撐的才會設置一個議政王大臣會議出來,用於限製他自己的權力!
就八旗現在的權力架構,如果皇帝英明的話,自然可以如臂指使的調動八旗各旗,沒人敢炸刺。
但皇帝若是糊塗,或者說威望不夠,那底下的八旗各旗旗主可就要生出小心思了。
如果說上下一心的清軍威脅是十的話,那內亂的清軍威脅可就要大打折扣了。
這時候的清軍內亂,影響可不會比南宋完顏構莫須有殺嶽飛,南明孫可望叛逃滿清這兩件事的影響小!
豪格是一個威望隆重,英明神武的君主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所以,劉易覺得清軍極有可能要發生內亂。
自己如果能抓住這個清軍權力交接的空檔,說不定就能一舉奪回北直隸,將清軍重新趕出關外。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都得是皇太極真的已經瞎了,不能理事。
否則的話,憑借皇太極的威望和能力,劉易冒險北上,就是在給自己找刺激了。
“情報可靠嗎?”
劉易手中摩挲著毛筆,開口詢問自己身邊的郭亮道。
郭亮點點頭說道。
“應該可靠,皇太極身邊禦醫有一個學徒,是我們的人。”
“他也是不經意間聽禦醫唉聲歎氣聽到的,經過多方確認才送出來的,應該不會有錯!”
劉易緊緊的抿著唇,心中沉思著,最終還是下定決心開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