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可能的保證,宰相起於州務,猛將起於行伍。
要讓官員有地方足夠的施政經驗,才能升到高位去。
否則的話,官員們一點實務不懂,按照想當然來做事,受苦隻會是國家和人民。
然後最重要的,就是讓舉人秀才考中了也能直接做官。
反正很多時候,處理地方事務其實隻要能寫會算就行,並不需要什麼學富五車的當世大儒。
甚至是一些積年老吏處理起地方事務來,要比一個新科狀元厲害的多。
現在昭武軍需要的是大量的官員,去填補地方的空缺,而不是一群道德文章做的賊六的進士老爺。
其實也是為了分裂天下的讀書人,為新政推行天下做準備。
劉易若想要將新政推行天下,將會極大的危害到地主階級的利益。
而那些地主的利益代表是什麼人?
是讀書人!
而讀書人,也不是誰都有資格做大地主的。
有資格做大地主的隻有那些進士老爺們!
範進中舉的故事看似鬨劇,但其蘊含的深意卻是發人深省的。
一個舉人都有如此高的社會地位,更彆說進士那一級彆了!
每個大地主背後,都是最起碼站著一名進士老爺的。
舉人雖然有一定的免稅名額,但撐死也就是一個中小地主的級彆。
真要是兼並大量的土地,還不想繳稅服役,最起碼也得一個進士做靠山才行。
舉人看似社會地位不低,但頂天了也就是縣鄉裡,不夠格影響到州府一級彆。
劉易要實行新政,那就是要割大地主的肉,對大地主來說,劉易的那些新政,簡直是要命了。
但對中小地主來說,雖然也會被損害到利益,但也不是不可接受。
劉易就是要用當官作為誘惑,來將舉人和秀才拉到自己的戰車上。
將讀書人這一整體分化瓦解,然後各個擊破。
改革嘛!
最重要的是要分清楚誰是敵人,誰是朋友。
敵人中,也要分清楚,那些敵人是可以拉攏分化的,那些敵人是必須堅決消滅的。
在劉易的新政改革中。
朋友就是廣大的無地,少地農民,流民等窮苦大眾。
他的敵人就是地主士紳階級!
而在地主士紳階級中,舉人秀才代表的中小地主,是可以拉攏的。
而以進士為代表的大地主,必須堅決消滅。
否則的話,劉易從什麼地方搞那麼田地來實行新政,緩解當前十分嚴重的土地問題?
當然,那些大地主中應當也會有一些把當官看的比田地重要的,會選擇跳上劉易的戰車。
劉易自然也不會拒絕!
劉易將自己的想法都寫在了信中,將信塞入信封,然後準備封上火漆。
忽然間,劉易手頭的動作一頓,他忽然想到,現在或許已經到了該改朝換代的時候了!
現在北地被平定了下來,流寇被全部消滅,清軍主力損失慘重退出了關外。
他好像已經沒必要繼續頂著大明朝的招牌行事了。
當然,更重要的是,等北地平定之後,他就要對北地開始大規模的賑濟和恢複民生了。
三年不征,分田地什麼的都是基本操作。
這些對治下百姓的福利,正好能夠用於改朝換代之後,拉攏治下百姓的人心。
他又何必繼續頂著大明朝的招牌,讓天下百姓將這些功勞都算在崇德皇帝腦袋上呢……
這些功勞和名聲都該是他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