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草頭王!
三年不征很正常,曆朝曆代開國初期,都有類似的拉攏民心的舉措。
但永不加賦就是自古未有的德政,仁政了!
自三皇五帝以來,哪個皇帝曾經頒布過如此仁政?
賦稅其實是分開來講的,稅被用作國事,是交給國家的,而賦用於皇帝的家事,算是被交給皇帝的。
劉易這一下永不加賦,是在對著自己動刀子!
並不會危害到其他人的利益。
自然沒有人會有反對意見。
但實際上這一刀,劉易的感覺卻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疼,因為和康熙一樣,劉易玩的永不加賦壓根就是一個偽命題。
賦確實是給皇帝的沒錯,賦不加了,那稅呢?
皇帝大手大腳的花光了內帑,肯定是要從國庫支取的。
就滿清那近乎奴隸製的國家,全天下都是皇帝一個人的奴才,奴才還能管得住主子從國庫裡拿銀子?
那不扯蛋呢嗎?
到頭來,人家康麻子確實沒加賦,但人家加點稅不就得了嗎?
老百姓該被剝削的,一點也少不了。
所以,這壓根就是一個偽命題!
但是,劉易這麼一說,滿朝文武短時間內竟然沒有反應過來其中深意。
諸臣在愕然之後,迅速做出了回應,對著禦座的方向再次拜了下去,口中紛紛高呼萬歲。
小太監抽出了第四封聖旨,開口說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
最後一封聖旨是對昭武軍文武諸臣的封爵詔書。
劉易一口氣封出去了十三個侯爵,二十五個伯爵,剩下的子爵男爵,加起來有小一百個。
昭武軍主要將領幾乎都在其中,基本上都撈到了一個個大大小小的爵位。
像是曹變蛟,趙東等人,都得了一個侯爵,就連後來投過來的羅炳文,魏泰等也得了一個伯爵。
當然文官得到封爵的也不少。
隻是對比起武將來,就要少得多了。
這次的封賞中劉易並沒有封出去公爵的爵位,所有人也都知道為什麼。
現在昭武軍占據的隻是北邊的半壁江山,等將來大軍南下一統天下,肯定少不得分封幾個公爵的。
朱常洵得了唯一的一個公爵,鳳陽公的爵位,封地在鳳陽,還是世襲罔替。
在山呼萬歲聲中,大漢朝的第一次大朝會以及大明朝的最後一次大朝會,宣告結束。
劉氏一家搬入了太原城內的皇宮中,新鮮出爐的鳳陽公朱常洵則是帶著自己的家小,搬入了劉易在城內提前為其準備好的宅邸。
……
接下來的太原城!
因為過年的熱鬨,再加上新朝鼎立的喜慶,每日間鞭炮聲不絕。
一直熱鬨到過了正月十五元宵節,氣氛才冷卻了下來。
新朝鼎立的消息,也像是長了翅膀般,和新朝三年不征,永不加賦的仁政一起,鋪展向了地方。
各地百姓聽聞新朝三年不征,永不加賦的消息。
被大明朝日複一日的苛捐雜稅給逼的活不下去的百姓們,紛紛激動的留下了熱淚。
再聽到各種徭役,加派也統統免征三年,與民休息之時,百姓們就更加感激了,不停的對著太原城的方向叩首。
他們被壓榨了這麼多年,日日夜夜背負著可怕的賦稅和徭役,現在終於能喘口氣了啊!
當然,劉易的動作不僅如此,他還向整個大漢境內派出了工作組,進行清丈田畝,清查丁口的工作。
準備分田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