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草頭王!
眾人紛紛出言獻策,對賑災事宜給出自己的建議。
劉易不停的考量,覺得可行就會同意下來。
在將賑災事宜敲定之後,劉易又開口說道。
“黃河曆年以來屢屢決口,對沿岸民生經濟來說,是一個極大的危害,這樣下去不是辦法,諸位臣公可有治黃方案嗎?”
聽到劉易的話,大漢的內閣諸公全部陷入了沉默之中。
黃河屢屢決口的危害,他們是都知道的。
但要說治黃,卻是誰也拿不出辦法來。
曆朝曆代關於治黃都沒少出力,但要說效果,卻是沒什麼用。
劉易見此,歎了口氣,聲音中滿是無奈。
黃河水患,實在是一個無解的難題!
自從北宋那幫子人才,為了抵禦北邊的遼國鐵騎,人工改道了黃河,黃河便變成了一個爛攤子。
屢屢發生奪淮入海的事情。
決口更是時有發生!
直到大明中葉,弘治年間大明治理黃河,這才讓黃河安穩了一段時間。
可到了明末,黃河的情況再次惡化,曆年來決口數次,情況實在是不容樂觀。
曆史上,直到清朝年間,黃河再次改道,變成了由山東大清河入海。
黃河才安穩了下來,沒再改道過。
不過,其後果就是山東一省,曆年來的諸多水患,全部和黃河脫不開關係。
直到新中國成立,在黃河上遊涵養水土,下遊用鋼筋水泥修建黃河大堤。
並且還抽沙造陸,疏浚河床等手段並用,黃河才徹底安穩了下來。
不過,新中國成立之後的工程修建能力,要遠超過這個時代。
畢竟那時候雖然說是國家一窮二白,但卻和毛子關係密切到同·穿一條褲子,能得到來自毛子的支持和援助。
那時候中國能做到修建起一條長達數千裡的鋼筋水泥黃河大堤,還能夠抽沙造陸,疏浚河床。
現在的技術條件卻是完全辦不到。
劉易苦惱的揉著眉心,他知道治理好黃河的重要性。
但現在彆說是修建黃河大堤,抽沙造陸了。
他就連讓黃河上遊退耕還林,涵養水土都做不到!
因為,如果黃河上遊一下子失去了那麼多的耕地話,會讓很多當地百姓都失去賴以為生的土地。
後果不用說都知道會有多嚴重!
完全沒法操作啊!而對於這個時代的治理黃河的方法,劉易隻知道“束水衝沙”四個字。
至於這“束水衝沙”法究竟是怎麼操作的,原諒劉易大學學的是鋼鐵化工的專業,而不是工程建造……
劉易收回了心神,下令道。
“去傳令宣傳司,下一期報紙登一則懸賞。”
“可治黃河,使黃河不複為患者,賞白銀萬兩,封候!”
嗯,他劉易確實沒辦法。
但不代表這個時代沒能人了!
他所做的隻能是開出賞格,來吸引有能力的人來為他做事了。
如果用一個侯爵能換得黃河數百年安寧,劉易覺得很值!
賑災事宜都安排了下去,隨著一道道命令自內閣傳達。
各部人手都動了起來,連夜調動物資人員準備南下賑災事宜。
劉易回到寢宮中,整個腦子裡都是黃河決口四個大字,翻來覆去,實在是睡不著。
一直熬到了天色微微放亮,劉易才沉沉睡去。
快要中午時分,劉易醒來,在沉思良久之後,最終下令道。
“傳令內閣,朕要南下河南巡視!”
“命內閣迅速準備好禁衛軍團開拔事宜,朕即日南下!”
“諾!”
一旁的小太監領命去傳達劉易的口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