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草頭王!
朝廷的行政費用,打西征之戰的軍費,給官員放俸祿津貼,賑災,移民,基礎設施建設等。
加起來支出總數,幾乎達到了接近一億七千萬塊銀元。
幸虧大漢近年來的財政狀況良好,稅收年年攀升,較之前明,翻了好幾番,總數幾乎是加了個零。
這才沒讓朝廷財政出現什麼大的赤字!
畢竟前明時期,一年的稅收連帶銀兩加實物,總數也能有個一兩千萬兩白銀。
大漢因為各種改革,每年的稅收都在不斷的攀升!
再加上明年,大漢全境的三年不征政策就到期了,大漢的財政收入又將會再增長一個台階。
至於說大漢的稅收比前明多了那麼多,會不會讓民間百姓無法謀生。
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大漢的各種稅收政策,都是較為合理的,大多數增加的財政收入,多是出自商賈富戶身上。
要知道大明朝其實還是很富裕的,窮的隻是朝廷和普通百姓,各種藩王勳貴士紳商人一個個肥得流油。
大三角貿易一年那麼多的黃金白銀都運到中國了,怎麼可能窮的了。
大漢的稅收增長點,大部分都在士紳和商人身上。
至於說前明的藩王和勳貴,大部分都死在了戰亂中,沒死的都在鳳陽圈禁著呢。
自然,他們的財產也全部都是大漢的了!
至於說對普通小民百姓的稅收,大漢較之前明可是降低了不少的。
當然,由於大漢清查丁口,清丈田畝,以及政權深入鄉村。
所以即使是大漢廢除了苛捐雜稅,正稅的稅收比例也降低了,總數較之前明也是增加了兩到三倍。
並且,隨著工商業的不斷發展,大漢每年能從工商上所得到的稅收,也是在逐年增加的。
現在農稅在大漢所有稅收中的占比,已經從占據絕對大頭,降低到了差不多三分之一。
並且,劉易打算過幾年,等大漢的工商發展到全憑工商稅收,便能夠供應國家財政所需之後,就把農稅給廢除掉。
給天下農民減負!
總而言之,現在大漢的財政是很健康的,每年財政收入不斷遞增,還能達到收支平衡。
絕對超過了這個時代地球上九成九的國家。
畢竟現在這個時空,歐洲的那幫老鐵們正三十年戰爭打的熱鬨,哪個國家能沒向商人借點國債?
從現在開始,隻要劉易不搞什麼大工程大動作,大漢的財政就要逐年寬裕起來了。
但是,這是不可能的!
現在大漢皇家科學院,已經將蒸汽火車給整了個試驗機出來。
現在正在南京城外鋪設鐵軌,準備進行試驗!
等蒸汽火車試驗完畢,大漢就要開始修鐵路了。
這可是一個大工程。
彆的不敢多說,哪怕是第一階段劉易隻是在江南建設一個簡單的鐵路網,都是一個不吝於大運河或是長城的大工程。
朝廷要投入多少花費,可想而知!
劉易放下了財政審批的報告書,臉上的表情有些疲憊。
沒當皇帝之前,羨慕手握無數人生殺大權的皇帝,當了皇帝之後,才知道想要做一個明君,究竟有多累。
一年365天全年無休,時不時出了些什麼意外,自己還要加個班!
怪不得曆史上的明君大多都活不了個大年歲,天天的這麼累,誰也頂不住啊!
……
昭武五年二月初二,龍抬頭的日子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