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崎!
長崎是日本對外的第一商港。
即使是在中日戰爭之後,日本對中國開放了幾乎所有的重要城市,長崎的重要性也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被取代的。
雖然在戰爭中,長崎化為了一片廢墟。
但因為戰後中日簽訂條約,在中日貿易的巨大利好刺激下,長崎的重建工作進行的非常順利。
戰爭結束還沒多長時間,長崎商港便再次形成了規模。
隻不過,和以前長崎商港多是荷蘭人不同,現在的長崎商港來往的商人,大多都是大漢的商人。
荷蘭商人雖然也有,但日荷貿易的份額卻是大跌,被大漢的商人們吃下了大半。
長崎商港被劃分了片區,最繁華的地方,是專門做人口貿易的。
長崎的人口貿易中,不光是販賣奴隸,更多的卻是自願報名去中國的勞工。
因為日本現在沒有糧食了,或者說量價飛漲,底層的百姓得不到糧食了。
為了吃飽飯,為了活命,這些百姓隻能簽下勞工契約,遠渡重洋去中國做勞工,靠出賣自己的勞動力,來換取微薄的薪水。
長崎很繁華,但卻是一種畸形的繁華,這種畸形的繁華,建立在無數日本人的苦難之上。
“美和子,我走了之後,你一定要照顧好自己!”
川井次郎如此對自己的妻子說道。
美和子是一個二十歲出頭的少婦,長相不算漂亮,身材也不好,皮膚也有點粗糙,穿著相當樸素,一副窮苦人家女子的打扮。
但平常操持家務,也算是賢惠。
隻不過,現在的美和子卻是垂淚,低聲的啜泣著,一隻手握著自己丈夫的衣袖,臉上的表情滿是即將分離前的不舍。
川井次郎歎了口氣,表情很是無奈。
遠渡重洋去中國做工,如果能夠有彆的選擇,其實他也不想的。
可為了活命,為了養活家小,川井次郎也隻能如此。
川井次郎是農民出身,家中世代都靠種田維生。
隻是,這次中日戰爭之中,他們家的田地被一把火焚毀,他們一家人失去了唯一的生活來源。
諷刺的是,這把火還不是中國人放的,而是日軍自己為了堅壁清野而放的。
靠著家中的積蓄和存糧,川井一家熬到了入冬。
入冬之後,一家人的積蓄花完了,存糧也被吃沒了。
如果再找不到進項,一家人馬上就要餓死。
就在這時候,長崎傳來了中國人招工的消息。
中國人要招工去中國本土做事,每個月工資一塊銀元,工期是十年,隻要簽訂雇工合約,就發放一年的工資作為安家費。
為了不讓自己的家人活活餓死,川井次郎便報了名,準備遠渡重洋去中國做工。
雖然他一家如果都賣身給大戶為奴,也能活下去。
但是一時為奴,那便生生世世子子孫孫都是奴隸!
川井次郎不願意自己的子孫後代永遠沒有翻身的機會,他寧願遠渡重洋去中國做工,也不願賣身為奴。
對比起子子孫孫永無翻身之日的做奴隸,他寧願去一個陌生的地方受苦受累,為自己的家人爭取一線生機。
更不用說,中國人來招工時說的很明確,如果他能夠在中國做工十年,就能獲得一個成為中國人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