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裡是莫臥兒帝國的首都,如果把德裡以西的全部土地都割讓給清軍,那德裡就要變成莫臥兒帝國臨敵的第一線了。
雙方繼續談判,最終達成了共識。
莫臥兒王朝割讓拉合爾以西全部土地給清軍,但是每年朝貢數額要增加三分之一作為補償。
清軍也接受了這個條件,雙方達成了共識。
清軍班師回到可不裡城,莫臥兒帝國也是撤兵到了拉合爾以東。
清軍經過這一戰,算是在印度安定了下來。
正式開始了修養生息。
清軍迅速派兵控製地方,先是劫掠一波,敢抵抗的屠城,然後才開始建立最簡單的行政體係。
原本豪格還打算開辦科舉的,可是他特麼也不知道該考什麼。
考四書五經的話那不是扯蛋嗎?!
這特麼是印度,四書五經這玩意估計當地的精英階級都沒有聽過,完全沒辦法考啊。
可科舉不考四書五經又該考什麼?
豪格也不知道,總不能考宗教學吧?
印度本土的文化,好像除了宗教學,也沒有彆的了……
隻不過如果考宗教學的話,豪格都找不到合格的主考官。
再加上印度的賤民們實在是不上進。想來想去,豪格也懶得廢這腦子,便打算按照莫臥兒帝國的統治方式來。
把統治地方的權力交給高種姓貴族,大清隻管收稅好了!
至於說科舉……
雖然豪格準備入鄉隨俗,不搞科舉了,而是準備和地方高種姓貴族狼狽為奸來進行統治。
但由於豪格的心腹趙順臣不斷的在豪格耳邊提起這事情,豪格便也沒有拒絕,將事情全權托付給了趙順臣。
彆看趙順臣是個漢奸,但他也是儒家的士子。
在得到個人榮華富貴的同時,傳播聖人教化,是他無論如何也無法拒絕的事情!
儒家重名利,雖然大部分人都是重利更多一些,但等到榮華富貴到了一定的地步,就都開始重視身後名了。
趙順臣想著自己投清做了漢奸,跟著大清西遷,背井離鄉來到印度這種鳥不拉屎的化外蠻夷之地。
死後落葉也不能歸根,說不定要頂著一個漢奸的身後名。
這對一個儒家士子來說,是無論如何也不願意接受的事情。
可是,如果他能在印度宣傳聖人教化,將印度這片化外蠻夷之地,變成儒家天下。
誰還敢說他是漢奸?
就算是大漢的皇帝,也不能!
隻要此事能成,將印度變成儒家天下,他趙順臣非但不是漢奸,以後說不定還要被尊稱一句趙子,或是趙聖!
此事若能臣,他趙順臣以後想要落葉歸根,也不是不可能!
每每想到這裡,趙順臣瞬間鬥誌滿滿,激動的要尿崩!
再加上,如果大清要搞科舉,第一步不是彆的,而是得有考生才行……
怎麼樣才能有考生?
當然是要宣揚聖人教化,傳播儒家經典了!
至於說聖人教化和印度本土宗教之間產生的衝突該怎麼辦!
嗬嗬,他趙順臣背後可是有大清的。
頭頂有大清的屠刀高懸,他趙順臣要傳播聖人教化,誰讚成?誰反對?
想著這些,趙順臣每天忙裡忙外,除去幫著豪格處理政務之外,就是籌備辦學事宜。
他將自己隨身攜帶的聖人經典四書五經廣加刊印,募集資金開辦學校,挑選聰明伶俐的貧寒農家子入學,灌輸儒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