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便是如此。
現在大漢若要開始這麼一個大工程,完完全全就是在重蹈前人之覆轍啊。
黃河修了,可能要出事。
黃河不修的話,即使是年年決口,水患不斷又如何,最多損失一些黃河兩岸的田畝和人口就是。
自兩宋以來,宋,金,元,明幾代,不都是這麼過來的嗎?
出事了,朝廷發錢糧賑濟就是,何必要在黃河兩岸開工如此大的一個大工程。
當然,曆朝曆代也都是修過黃河。
但手筆都隻能算是小打小鬨,從來沒有一個朝代,準備像大漢一樣,要給黃河動大手術。
站在封建王朝統治者的角度來說,修這麼一個大工程,是得不償失的。
文以泰開口說道。
“請陛下以江山社稷為重,三思啊!”
劉易低頭沉吟著,開口說道。
“召內閣諸位大人……”
話說到一半,劉易忽然停滯了一下,開口重新組織語言說道。
“算了,此等大事滿朝文武皆有發言權,朕和內閣豈可獨斷,還是召開大朝會議事吧!”
“傳令南京城之所有文武官員,明日召開大朝會!”
文以泰和秦愈下跪叩首,高聲唱喏道。
“陛下聖明!”
說罷,劉易揮手示意兩人可以退下了。
……
從禦書房出來,秦愈冷哼一聲,看都沒看文以泰一眼,大步向宮外走去。
秦愈是一名技術性官員,隸屬於大漢皇家科學院,他的升遷獎賞什麼的都看他能夠做出什麼貢獻。
再加上大漢皇家科學院的地位比較超然,所以,秦愈是不用甩文以泰。
有因為今日之事,兩人之間的關係可以說是勢同水火。
就算是文以泰官位比他高,秦愈這位智商高於情商的技術性官員,也不會給文以泰好臉色。
看著秦愈離開的背影,文以泰冷笑一聲,也是轉身離去,準備去串聯自己的好友朋黨,一定要在明日的大朝會上。
勸阻皇帝修建這一大工程。
兩人之所以如此的針鋒相對,雖然各自都有自己的小心思,但也各自都有各自的道理。
文以泰之所以反對,一是因為他是財政部部長,如果大漢接下來的幾年都財政緊張的話,不利於他更近一步競爭下一屆的內閣首輔的位置。
他雖然現在隻是內閣六人之一,但誰敢說他不能競爭一下內閣首輔的高位?
二則是文以泰也確確實實是在為了大漢著想,這麼大的一個工程一但動工,實在是太過消耗國力。
而秦愈呢?
對他來說,一是隻有這個黃河水道治理工程草案被采納,他們一隊人將近一年的辛苦和犧牲才會有意義,他才能升官加爵。
這是他的私心!
但這黃河水道治理工程,如果成功了,卻也真的是利國利民的。
收益的將會是黃河兩岸,甚至是整個北地皇帝流域的數千萬百姓。
一但治河工程成功,小冰河時期的危害就可以降至最低了。
這也是為什麼劉易拿不定主意的願意!
治河他肯定是想治的,但治河花費實在是太多,劉易一時半會兒下不定決心。
隻能是召開大朝會,讓滿朝文武共同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