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人也是各有各的利益,所以都沒有莽撞發言,隻是坐視兩人爭吵,等待兩人爭吵出個結果。
片刻之後,兩人爭吵的麵紅耳赤,然後端起茶杯喝起了茶水。
茶葉是產自中國的紅茶,茶杯是產自中國的瓷器,就連桌布都是中國的絲綢……
見兩人中場休息,理事長站出來說道。
“我們荷蘭東印度公司是一個商業公司,萬事都是以商業利益為先!”
“遠東的事情,其實很好做出抉擇。”
“在南洋的巴達維亞丟了,那我們就開辟新的殖民地好了,中國人在馬六甲以東,我們確實不是對手。”
“但是在馬六甲以西,在廣袤的印度洋,在非洲東海岸,還是我們歐洲人的天下!”
“在我看來,錫蘭島就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理事長的意思很明確,準備要拿下錫蘭島。
讓錫蘭島替代以前的巴達維亞的作用,以此來彌補東印度公司在巴達維亞損失掉的利益。
然後再同中國和談,恢複商貿。
這便是他拿出來的折中之法!
十七位理事舉手表決,然後通過了這項決議。
這便是荷蘭麵對南洋之事,最終的決斷,荷蘭是一個商業國家,不管做什麼,商業利益永遠都是排在第一位的。
戰爭,尤其是麵對強敵的戰爭,如果能夠不打,荷蘭人也不願意打!
隻是同荷蘭人做出的抉擇不同,西班牙人那邊卻是一陣喊打喊殺。
不光是因為南洋馬尼拉城的報複,還有大漢的勘探船隊在新大陸連續襲擊數個西班牙港口城鎮,殺人搶劫無數的消息也傳了回來。
馬德裡方麵就感覺很上頭……
輿情洶洶之下,腓力四世不想刨開腓力三世的墳頭,然後讓腓力三世的屍骸去東方道歉,他隻能選擇戰爭。
神聖羅馬帝國作為西班牙的鐵杆盟友,兩個單挑整個歐洲的事情都做了,也不建議再和大漢打一仗。
而英國法國方麵,其實南洋的事情對他們來說,完全沒有利益相關連。
他們在南洋又沒有殖民地,大漢掃平了整個南洋,拿下了馬尼拉,巴達維亞,馬六甲,難受的是西班牙,是荷蘭,是葡萄牙。
關英國人什麼事情?
至於說最後和大漢鬨掰,導致大漢向整個歐洲宣戰時吧他們也給捎帶上。
隻是他們的使者站在同是白人的角度上,選擇為西班牙撐場子而造成的。
雙方雖然宣戰了,但軍隊還沒交過手呢!
雙方之間也並沒有什麼利益衝突,何必打生打死呢?
再說了,現在的英國法國這一大票國家,和西班牙還正處於戰爭狀態呢。
英法在馬尼拉消息剛傳來時的一時激憤結束之後,其實已經後悔了。
後悔自己不該衝動!
現在他們想的不是如何同大漢作戰,而是要想辦法和大漢修好,重新恢複雙邊貿易。
麵對南洋之事,幾個歐洲國家做出的選擇不儘相同。
荷蘭人準備拿下錫蘭,和英國人爭奪印度的控製權,然後恢複和大漢的貿易。
英荷這兩個反西陣營的國家,說不定要在印度做過一場。
英法是想要和談的,重新恢複雙方關係,恢複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