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草頭王!
,明末草頭王
就像是宣德皇帝,宣德年間的一次戰略收縮,使得大明在南洋幾十年的經營化為烏有。
導致天朝上國在南洋的影響力衰退,華人地位下降,直到變得連土著都不如,可以被西方殖民者肆意屠殺。
大明的退出,讓整個南洋都變成了西方殖民者的樂土。
但是,如果永樂皇帝或是洪武皇帝的陵寢修在南洋,宣德皇帝還敢玩戰略收縮放棄大明在南洋的經營嗎?
他就算是咬牙當掉褲子也不能從南洋戰略收縮啊!
拋棄老祖宗墳頭的罪名,哪個皇帝敢擔著?
隻要大明在南洋的經營能夠保持住,不說提前西方開始大航海,最起碼西方殖民者想要殖民南洋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而大明有了在南洋的利益支持,有了南洋大糧倉,在明末麵對國內的天災人禍時,最起碼能多撐幾年。
……
昭武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晚間,大漢太上皇崩於紫禁城永壽殿,諡號為大漢孝仁高皇帝。
十足的美諡!
本是年關,整個南京城中張燈結彩,年味濃重,但在太上皇駕崩的消息傳開之後,整個南京城一片縞素。
城內的花燈,春聯,被全部收了起來,酒樓青樓楚館全部關門。
全大漢境內禁宴飲做樂,禁歌舞,禁婚嫁一月。
偌大的南京城內,到處都掛滿了白帆,氣氛低沉。
值守南京城的禁衛軍團士卒頭上也都纏上了一根白布條,披風換成了白色的。
整個南京城內所有的勳貴大臣,全部披麻戴孝來到皇宮中祭拜。
今年,是大漢成立以來,南京城最沒有年味的一年。
整個皇宮中,到處都能聽到喪樂,聞到香燭紙錢燃燒的味道。
永壽殿被布置成了靈堂,太上皇的棺槨停靈在此。
劉易也是一身白色麻衣,跪在靈前,臉上悲戚並非裝出來的。
在他身後,是一眾妃嬪以及皇子皇女。
皇太後趙氏以及哭昏過去了數次,一雙眼睛腫的像桃子一般。
滿朝公卿大臣輪流上來上香祭拜,然後在大殿中尋個位置坐下。
停靈十日之後,棺槨開始北上。
出南京城,坐火車到鎮江,然後從鎮江轉運河,使用漕船北上。
衝南到北的鐵路雖然已經開始動工,但工程進度卻是並不快。
一方麵是合格鋼軌的生產速度跟不上。
鐵路的鋼軌生產難度可是很高的,必須得是專業的特種鋼鐵,大漢雖然能生產,但速度卻是有些跟不上來。
不過也無所謂,慢慢發展就是了!
等工匠熟練,形成合格的生產線之後,生產速度自然能夠變快!
另一方麵是大漢現在在修的這條鐵路,是世界上第一條鐵路,施工方法都是在摸著石頭過河。
一邊施工,一邊進行技術摸索,速度自然快不了!
所以,暫時來說,運河的作用依舊十分明顯。
尤其是在南北經濟交通上,運河的作用根本不可替代。
劉易這個皇帝甚至放下了政務,親自北上為太上皇扶靈。
棺槨在昭武八年的二月初,抵達了原平縣境內。
同日,迅速下葬!
劉易下令在原平大祭三日,用於祭奠太上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