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雙方在風帆戰列艦上的差距,以及作戰經驗戰略戰術上的差距。
大漢麵對歐洲即使有火炮上的絕對優勢,還有火箭彈這種利器,也不敢說必勝。
畢竟遠洋作戰這玩意,歐洲人早就習慣了,而大漢實在是沒有經驗。
所以,劉易要給大漢海軍再加加碼。
有時候一條蒸汽鐵甲船的差距,或許就可以逆轉戰局。
……
由於大漢第一次開擴航路時,就已經在沿途留下了很多的物資補給點。
大漢第二次向新大陸進發,速度快了不少。
並且,這次的遠航,依舊是沿途每個定居點都留下一定的人力物力,擴大定居點的規模,開擴碼頭,修建軍事堡壘要塞。
雖然大漢在沿途的定居點分布的較為分散,但在新大陸上,為了防止力量分散被各個擊破,大漢在新大陸所有的投入都是集中於一點的。
包括軍隊,移民,以及各種物資,全部集中在一起使用!
以求迅速在新大陸建成一座永不陷落的堅城,用以
應對南麵的西班牙人。
值得慶幸的是,歐洲殖民者在新大陸西岸的實力不強,隻有西班牙一家。
大漢在新大陸上目前來說隻需要應對西班牙人,而不是整個歐洲在新大陸的力量。
大漢要以這一座永不陷落的堅城為點,以點帶麵,來帶動大漢在新大陸的開發。
這個點位於後世老美的西雅圖附近,這座新建的城被稱為漢城!
當然,不是朝鮮的那個漢城,是新大陸上的漢城,意思是大漢之城!
更加值得慶幸的是,由於大漢和阿茲特克人簽訂了互助的協議,大漢在新大陸開擴的阻力並不大。
協議的相關內容大致意思是,大漢向阿茲特克人保護,幫助阿茲特克人應對西班牙以及其他西方殖民者的威脅。
阿茲特克人承認大漢為宗主國,並且為大漢足夠的勞動力,向大漢開放貿易,為大漢在新大陸開擴儘可能的幫助等。
簡單來說就是,我可以在武力上罩著你,但你要聽話!
……
漢城!
這是一座十分年輕的,新興的城市。
說是城市,其實是一座巨大的要塞群。
東南西北,外加中央的一處核心要塞,共同組成了這麼一座要塞群。
要塞吸收了西方棱堡的大角度傾斜城牆的優點,用於防止炮擊。
還吸收了棱堡的突出點結構,用於構成交叉火力網。
但也有中式城牆的特色,整座要塞中不乏炮樓,角樓,炮台,藏兵洞等建築。
五座要塞通體由水泥磚石建成,堅固非常,要塞城牆下麵還修築有地下建築。
還有大量的地道和壕溝,用於戰時五座要塞能夠連為一體。
整座巨大的要塞群,共擁有大小火炮五六百門。
再加上要塞內充足的食物和飲水儲備,以及兵工廠,野戰醫院等建築。
即使是敵方有十幾倍的兵力優勢,想要攻克漢城要塞群也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即使是圍城,不圍上個兩三年,整個漢城要塞群也能保證物資的內部供應。
因為大漢在新大陸奉行的先軍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