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今之計,當以揚州為重,渡大江南下經略,結好袁本初,守禦曹操入侵,以揚州為根基,討伐袁術。”
“袁術誌大才疏,麾下並無大才,卻占據豫州之地,玄德公可聯合劉荊州,曹兗州共同進軍,奪取淮南、廬江、壽春、汝陰、汝南等郡,便可以一躍成為天下諸侯之首。”
“然後南征孫策,西征劉表,進而入蜀平劉焉,將徐、揚、荊、交、益五州之地儘數納入囊中,坐觀北方群雄爭霸,以待天時,起大軍北上,三路齊出,平定天下!”
“這便是士元為玄德公獻上的大計!”
龐統說的慷慨激昂,劉備連連點頭。
龐統戰略就是一個意思“以南統北。”
南方雖然人口不多,開發度不高,但是敵人也不強大。
最強大的黃巾軍、袁紹和曹操,都在北方。
南方的袁術、劉表、孫策和劉焉,顯然差上一截。
隻要自己能夠搶時間,摧枯拉朽的擊敗南方諸侯,至少就能形成南北對抗之局麵,立於不敗之地。
但是整個方略之中,卻充滿了不少理想化的元素。
擊敗袁術不難,但憑什麼能得到最大的勝利果實?
劉表可能隻要拿回南陽郡就滿意了,但是豫州,大半將會落在曹操手中。
兗州太小了,潛力也不足,曹操環視四周,最好的敵人就是袁術。
真要是聯合劉表曹操討伐袁術,自己最多隻能拿回揚州的淮南和廬江,豫州幾乎將被曹操徹底吞下。
而且下一步呢?
曹操和袁紹可是好哥倆,幾乎是沒有盟約的同盟,在自己征討孫策和劉表劉焉的過程中,曹操豈會坐視?
一旦被曹操牽扯住,又得罪了孫策和劉表,那麼未來的前途可就不怎麼美妙了。
以劉備如今的戰略眼光,已然確定了曹操才是自己人道爭龍路上最大的敵人。
幸而如今曹操隻據有兗州一地,還未完成破局,一切都來得及。
龐統的謀劃不可謂不妙,隻是太理想化。
實踐過程中,總不可能如此順利,一旦受挫,反而腹背受敵。
劉備能看到問題,但是他還提不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這些都是他黃粱夢中三十年經驗給他帶來的進步,但是還不能一步到位,直接化身戰略大師。
但無論如何,龐統都是一個非常不錯的謀士。
他的出身,隻能算是寒門,而且因為清奇的相貌,很難在其他諸侯治下出人頭地。
但是龐統並沒有注意到人民的力量,必須先讓他接觸下實際情況,曆練曆練。
“好,既然如此,還請士元先往錢塘,做一任縣令,如何?”
劉備的話讓龐統非常驚訝。
在龐統看來,劉備一直以來缺少的就是戰略眼光,若非機緣巧合,根本不可能僥幸從一郡之地躍升至三州十郡之主。
自己給劉備謀劃的大計,如果完全實現,絕對是人道爭龍的最終勝利者,哪怕少一部分,也是天下有數的大諸侯。
而現在的劉備,其實已然坐在火山上。
但是為何劉備最終卻隻給了自己一個縣令之位?
以道法榜之高位出仕,當一郡太守也不是不可以,至少也要留在身邊當清貴之職吧?
龐統百思不得其解,最終猶豫再三,還是應下了。
經過一番考察,他對於劉備還是非常欣賞的。
接下來就看劉備葫蘆裡賣的什麼藥,真要是不受重視,大不了掛印辭官,重新選擇明主。
就給劉玄德一年,阿不,還是三年考察的時間吧!
接下來,賓主皆歡,龐統臨行之前,劉備贈送給了他一卷親手抄錄的《赤旗大同經》“士元,如今錢塘縣正在踐行大同之道,變化極大,此地是麵向孫伯符的前線重地,有著重要的戰略地位,接下來就交給你了!”
劉備送彆龐統之後,在接下來的一年之中,巡視了治下的十個郡,在除了北海、下邳和廣陵以外的六個新得郡中,全力踐行大同之道,大刀闊斧的開啟了變革。
有關羽、張飛、趙雲、太史慈坐鎮四方,麾下有十多萬大同之道的踐行者,儘管有不少世家豪強選擇了反抗,陽奉陰違,但都不能影響大局。
而就在劉備結束巡視,再次回返徐州治所時,又有一位道法榜上的大才前來拜會。
正是道法榜24位的臥龍諸葛亮。
這一次,劉備更加高興。
要知道他離開八景宮之時,殿中隻留了這位諸葛亮一人,哪怕太極道人沒有任何特殊的安排,也足以證明這位臥龍的天資之高。
更重要的是,琅琊諸葛氏就在劉備治下,而且屬於少數對於大同之道並不激烈反對的豪強。
如今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正在擔任東海太守,大兄諸葛瑾正在擔任典農校尉,都在劉備麾下出仕,算是改革的榜樣。
“孔明,來何遲也!”劉備大笑道,他和諸葛珪同輩論交,互相多次登門拜會,見過小時候的諸葛亮至少有十幾次。
“八景宮中,得師父教導,授以妙法,耳提麵命,方得脫身。”諸葛亮微笑道。
“哦?孔明已然拜了太極道人為師?幸事啊!”
劉備設下家宴招待諸葛亮,期間不斷詢問諸葛亮在白鹿道院的所見所聞,關懷倍切。
直到宴席結束,兩人一前一後來到輿圖前,氣氛瞬間嚴肅起來。
“孔明有何可以教我?”劉備不擺架子,真誠的詢問道。
“玄德公,當積極備戰,大戰要來了!”諸葛亮一開口就是個大新聞。
“大戰?和誰打?”
“如果不出意外,當是曹操聯合二袁,前來入寇!”
“啊?”這是劉備第一次震驚了“這是為何?”
“玄德公請看,天機榜上,明公已然位居第五,僅在天子、二袁和張角之下,尚在曹操孫策劉表和劉焉之上,三年之內,以一郡至十郡,崛起之速,天下無雙。”
“然而崛起神速,必然根基不穩,玄德公能夠沉下心來巡視州郡,推進大同,已經非常難得。然而諸般世家豪強,也不會坐以待斃,他們敵不過玄德公大軍,第一反應自然就是引狼入室,借外兵來擊敗玄德公!”
“大同之道,人人如龍,首要便在於打擊世家豪強,縱使玄德公先不動北海三郡,然而北海孔氏、下邳陶氏、廣陵陳氏豈會毫無反應?”
“敢問玄德公,已經多少日未曾和陳元龍把臂同遊了?”
劉備瞬間就是一驚,是啊,自從自己推行大同之道以來,陳登這個被自己當做謀主的存在,已經很長時間隻處理諸般事務,卻再也沒有如一開始那般親切,更不會和自己交心了。
“而在外部,汝南袁氏四世三公,曹操亦是權宦後代,三人在雒陽城中,從少年便是好友,若想合縱連橫,太容易,隻要都能獲得利益。”
“玄德公尚且能遊說二袁,令曹操退兵,何況曹操呢?”
“如今玄德公治下跨有三州十郡,在曹操二袁眼中已然是一塊大肥肉,分配利益也非常簡單。”
“袁紹取青州,曹操取徐州,袁術取揚州。”
“想來如今,二袁曹操已然厲兵秣馬,等待出兵了!”
劉備大驚失色,許多平時無意識獲取的情報,此刻歸在一起,已然明了。
比如袁紹表麵上在討伐公孫瓚和黃忠,但實際上卻雷聲大雨點小,至今還在交涉,始終沒有出兵。
曹操和袁術明麵上言辭激烈交鋒,你來我往,甚至於到了戰爭邊緣。
但迄今為止,未曾交過一戰。
用兵首在出其不意,過去還不明白,如今被孔明一說,豈不知自己已然危在旦夕?
劉備連忙起身,對著諸葛亮鄭重一拜“還請孔明救一救三州十郡億萬百姓吧!”
諸葛亮連忙將劉備參扶起來,無論如何,天下諸侯,無有如劉玄德這般禮賢下士,仁德赤誠的。
在其他諸侯麾下出仕,少不得勾心鬥角,因為天下資源是有限的,權利也是有限的,你多一分,我就少了一分,更何況幾乎人人背後都有家族,自然少不了私心。
但是劉備卻做到了赤誠,在他的麾下,隻需要考慮大局,不需要考慮私人利益。
更妙的是,這是一個可以長生的世界,一個全新的時代。
隻要劉玄德始終誌向不改,始終不變質,那麼赤縣神州便會永遠不斷的變革下去,直到一個大同世界的到來。
琅琊諸葛氏之所以不反對大同之道,便是將天下放在了私欲之上。
更重要的是,諸葛氏堅信,哪怕人人如龍,機會平等,他們也不怕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