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可能也聽到消息了,我今天在村裡撒出去幾十萬,承包很多小果園,但你這農場裡的黃瓜更重要。老規矩,按產量和市價,給你們估價20萬,簽完合同之後,繼續幫我照看,因為這批黃瓜是鎮上的化妝品工廠使用,必須更仔細。”
“行行,你給多少都行,我們相信你。”這兩口子聽到蕭行雲給自家二十萬,高興得嘴巴都樂歪了。
在這破地方種菜,一年收入幾十萬,以前做夢都不敢相信。
現在好了,在蕭行雲的提攜下,不用慌,不用忙,加上上一次的承包費用,有四五十萬的總收入。
一下子就把兒子娶媳婦的錢攢夠了,怎能不開心?
看到李缺子夫婦開心的模樣,蕭行雲欣慰地笑了。
自己吃肉,總得讓其他村民跟著喝湯。
自己先致富,也不忘帶著大家一起致富,這才是他回村發展的意義。
今天品味閣的運輸車,來了兩次。
第一次裝魚,第二次要裝水果。
野生魚是張太白負責的,每天都會提前撈好,讓工人們裝車。
而棗子還在樹上,這些工人們也犯難,他們沒乾過這活,不像摘西瓜摘葡萄那麼簡單。
所以,一個電話打到蕭行雲這裡。
“蕭老板嗎?我們是來裝棗子的,可是我們不會爬樹,不知道怎麼摘啊。”那名工人為難地說道。
“這事簡單,我找人幫你們摘,你們負責裝車就行了。”
“那太感謝蕭老板了。”那工人欣喜地說道。
蕭行雲掛斷電話,帶著李瘸子夫婦簽署的合同,走向村裡。
在路上,蕭行雲給鮮於昊、方堂鏡打電話,讓他們到自家老宅幫忙摘棗。
鮮於昊和方堂鏡到達老宅的棗園之後,仍然一臉懵逼“姐夫,你讓我們過來摘棗?我們哪乾過這活啊!不會摘!”
“不會摘可以學嘛,沒有什麼技能是天生就會的。”蕭行雲安慰道。
“……”這兩個世家紈絝子弟,很想問一句,可以不學嗎?
但是蕭行雲已經把工具準備好了,他們就知趣地閉上了嘴巴。
一根大竹竿,一塊大塑料布,這就是全部的工具。
蕭行雲先給他們示範一下規範動作。
讓他們拉著塑料布,蕭行雲用竹竿插進棗樹枝裡,輕輕一晃,就有無數棗子,啪嗒啪嗒,像雨點一般落下。
轉眼之間,枝頭的棗子就落光了,而在塑料布上,已經積累一大堆紅色的棗子。
品味閣的工人也過來幫忙,幫著拉塑料布,這樣伸展的範圍更大,可以接住更多的棗子。
“這麼簡單啊,我也試試。”鮮於昊覺得有趣,搶過蕭行雲手中的竹竿,學著打棗。
陳秀芝和蕭富貴,站在門口看了一會,主動幫忙,一人拉塑料布空缺的一角,一人撿落到地麵的棗子。
他們早就聽說了,自家的棗子特彆貴,城裡的女老板開價一百塊一斤,落在地上的棗子,隨便撿撿就是一百塊。
這撿的不是棗子,是百元大鈔啊。
隔壁鄰居翠花和紅旗,伸長了脖子,想看看城裡的女老板來了沒有。
結果又讓他們失望了——謝雨晴沒來!
“媽,我撐不住了,我快辭職一個月了,天天在家裡候著,至今也沒見到那個女老板一次,我不能再等下去了。我必須先找點事情做,不然等到明年,咱家也買不起房子啊。”
紅旗胡子拉碴,一臉憔悴,西裝也皺皺巴巴,不再筆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