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宗盯著李非,沉默了許久後方才開口說道:
“你退下吧。”
李非直接起身離去。
玄宗走了,沒有立即回絕,也沒有立即答應。李非心中明白,自己提出的條件對於玄宗來說相當苛刻,不過既然是難題,當然不能把重負單獨壓在自己這邊。
這也是李非唯一能夠接受的條件。
可即便是這樣,李非心中依然惴惴不安。
這件事一旦為世人所知,對於整個大唐來說,都是一個驚天動地的改變。假如玄宗真的答應了自己,如何能安穩的回到長安便是一個極為棘手的問題,更何況還要和代宗爭權,由此帶來的影響將會極其深遠。
不光如此,李非之所以想置身事外,還有一條重要的因素,就是他和三朝皇帝都幾乎都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不管是不是自己的原因,一而再,再而三的生出這麼多事端,勢必會有人把自己歸結成一個跳梁小醜的角色。
李非感受到了一種空前的壓力,甚至比生死抉擇都要沉重。
裴高遠倒對此毫不在乎,他看李非表情凝重,心中也猜出一二,安慰李非道:
“大哥,依我的淺見,咱們管他作甚?擊敗吐蕃之後直接回靈州,萬一那老皇帝真的答應了你的要求,咱們還要一路護送他回長安,回到長安之後呢?那些個閹人亂黨肯定不會善罷甘休,真到了那個時候,比現在還要難纏,不如快刀亂麻,脫身求個清淨。”
“不能這麼說,咱們若是不做,太上皇真有可能發動劍南大軍攻伐長安,那大唐國將不國。如今內亂剛剛平息,兩個皇帝可以爭權,但天下子民不能再因此受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那靈州怎麼辦?就這麼丟了!?”裴高遠有些著急的問道。
李非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一時間心亂如麻。
就這樣又過了三日,蜀州始終沒有任何回音,李非覺得有些不太尋常。就這麼一直駐紮在城外也不是辦法,於是李非派人到城門喊話,問有沒有什麼消息,也根本無人應答。
於此同時,探馬回報,從邛州、眉州方向,有兩路人馬已經抵達唐安,人數共有六萬左右。
聽到這個消息,李非和裴高遠的神經一下子緊繃了起來。
此前楊勉說會調集五萬人馬支援彭州,可這些人馬的目標若不是彭州,而是火器營,那就極為被動。
此前和吐蕃一戰,火藥和彈丸已經用去三分之一,此時在劍南腹地,根本不可能及時補給,一旦彈藥耗儘,插翅難飛。
唐安郡離蜀州隻有不到百裡的距離,一日可達,一股巨大的危機感在李非和裴高遠二人心中升騰而起。李非不敢怠慢,立即下令清查彈藥儲量,不再等蜀州的消息,就準備拔營撤兵。
可就在這時,蜀州突然派人來到軍營,告知李非說太上皇已經答應了李非的安排,隻是他還需要準備一些時日,待一切妥當,便可啟程,並帶來了玄宗的手諭,讓李非稍安勿躁。
不說還好,這麼一說李非更加確信了自己的判斷,認為玄宗已經準備對自己痛下殺手,這根本就是緩兵之計。遂表麵答應,暫停拔營,當天夜半時分,李非下令丟棄所有營帳,帶好必需之物,秘密撤離。
由於擔心此時彭州已經生變,李非一路狂奔,於清晨時分抵達灌口鎮,暫時休整,並派人去往彭州方向,觀察吐蕃動靜。
不過三個時辰,派出的探馬便急匆匆跑回稟報,說吐蕃大軍沒有再強攻彭州,此時已經占據了唐昌,似是準備繞道進入益州。
再往北便是固桃關,隻要過了固桃關,便能一路跑回靈州遠離紛爭,可這時,李非又犯了難。
喜歡上輩子,下輩子請大家收藏:()上輩子,下輩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