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意外的順利;無解的問題
上輩子
很快,在蜀州的玄宗便得知了李非要轉頭攻打益州的消息,他詢問陳玄禮的意見,陳玄禮果然如李非所料,認為當下之際,最為重要的就是防止長安提前發兵,占據米倉道的各處險要之地。
不過,他對李非號稱要攻打益州有些懷疑,於是對玄宗說道:
“陛下,臣覺得李非說是要攻打益州,其實是虛張聲勢。他們兩萬兵馬損失已經慘重。好不容易拿下平戎,就是為了撤兵方便。想要回頭攻打益州有些癡人說夢。”
“那,他為何還要這麼講?”玄宗問。
“因為如此一來,我們便隻能收縮兵力,防止長安先下手為強。他便能喘一口氣。”
“你方才不是說他到平戎是為了撤兵方便嗎?既然是這樣,我們即便收縮兵力,與他又有什麼乾係?”
“撤是一定要撤的,隻是李非為了儘快到達靈州,恐怕會選擇最快的捷徑。因為,吐蕃現在已經進入隴右,逼近蘭州。他為了保靈州,所以隻能涉險。”一旁的高力士突然說道。
陳玄禮一聽,麵色微動了一下,問高力士道:
“高將軍的意思是,李非會走陳倉!?”
“若不是如此,他為何會放出這個消息?因為這樣,我們為了保出蜀的兵道,劍南之內所有的兵力都要向益州歸攏。這樣,陳倉守軍定然減少,他便能兵不血刃的逃出劍南。”
“那高將軍如果說的正確,那我們就不動陳倉的兵力如何?讓他們將計就計,不讓李非回到靈州!”陳玄禮問道。
高力士一聽,卻緩緩搖了搖頭,然後接著說道:
“此一時彼一時也,如果吐蕃沒有攻打靈州,我們便必不會放過李非。可現在不同了,吐蕃摻和進來,局勢就會比較複雜。我們現在滅了李非,將來就是拿下了長安,吐蕃恐怕也已經占據了北方大片國土,靈州又是李非製造火器的大本營,一旦陷落,整個大唐恐怕也不是吐蕃的對手。所以,這次,我們乾脆就撤掉陳倉的兵力,放李非回靈州。”
玄宗聽完麵帶慍色,沉聲說道:
“高將軍,這一番苦心經營之下,最為難得的機會就這麼放他走了!?”
“陛下,放李非回去,除了擊退吐蕃,將來對我們還有大用。”
“臣也覺得,若是真的將李非逼入絕路,在困獸猶鬥之下,我們的兵力也會受損,所以,我同意高將軍的意見。”
玄宗聽完,沉思良久之後,也默默點了點頭。
李非和裴高遠率兵一路北上,金牛道綿延百裡,路途險峻,行進期間為了加快速度,在付出墜亡、摔傷近百人的代價之下,經過了五天的跋涉,才進入陳倉道,李非擔心在陳倉道遇阻,提前派人打探,回報陳倉道部署的兵力已經儘數撤退,初以為自己的計策起了作用,心中極為高興,可轉念一想,又覺得有些不太對勁。
陳倉道沿途曆來都有駐兵把守,即便自己的計謀得逞,恐怕也不會撤的乾乾淨淨,至少應該還有少量士兵駐留,怎麼會一個不剩?
裴高遠也怕有詐,多次派人反複探查,均是如此。隨後為了以防萬一,便化整為零,一萬人馬分批行進。
就這樣一直出了陳倉道,竟然真的沒有碰到一名唐軍。
李非一直懸著的心這才放下,已經連續十幾天緊張急行,所有的兵將也都到了極限,李非也知道,欲速則不達,便下令原地休整一日。
當夜,李非和裴高遠二人在帳中商討去靈州的路線,因為出了陳倉,過大散關之後便進入關中,一馬平川,若是一路順遂,不再生出什麼枝節,七天之內便可抵達靈州。逃離劍南已經耗去十幾天的時間,若是蘭州城破,那吐蕃大軍便很快就能抵達靈州。
靈州隻剩下七千火器營守軍,雖然占據火器和高牆的優勢,但在吐蕃十萬人馬的圍攻之下,又群龍無首,並不能高枕無憂。更何況,城內還有個搖擺不定的杜懷安。
二人一直商討到深夜,最終確定了北上的路線之後,這才分頭歇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