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兵天下!
次日一早,平西王率眾文臣武將,兵士五千,浩浩蕩蕩地從下馬關出發,前往接收桐原城。
慕都尉這邊早早就帶領部下官兵兩千人眾,在桐原城外列隊相迎。
遠遠見平西王率大軍前來,慕都尉立即下馬,快步上前,來至平西王駕下,伏地拜過“桐原城折衝都尉慕天舉拜見平西王,臣今願獻城以投明君,承蒙不棄,定當生死效勞。”
平西王當即從馬上下來,上前扶起慕天舉,說“慕將軍請起,今日本王能得慕將軍相佐,實為國之大幸。”
慕天舉又與眾文臣武將見過之後,引領眾人進入城內。
平西王在桐原城內設宴慶功,大宴眾將兵士。並下令封賞有功之臣。賞慕天舉白銀五千兩,任桐原刺史,封為定遠將軍,鎮守桐原縣城;賞趙一彪和天朗白銀各兩千兩,封趙一彪為折衝都尉,封許天朗為桐原知縣。
天朗以身入道門,無意做官為由推辭了官職。並建議平西王免除桐原縣兩年稅賦,以取民心。平西王應允,下令昭告全城,免征賦稅兩年。全城上下自是歡欣鼓舞,歌功頌德不表。
正在此時,傳令兵來報,朝廷已派輔國大將軍楊勁超領兵八萬,撫南王秦淮項領兵六萬,出軍西征,兩部先後已啟程,正向西域進軍。
平西王聽報,甚是惶恐,急忙召眾臣議事。眾臣以為,應將防控重點放在下馬關城,此關地勢險要,所謂下馬關,意即人若至此,騎馬難行,必下馬徒步,方為可過。此關易守難攻,費禦使多年征伐,未能得利,也是因此。
平西王聽言後,斟酌再三後決定,留司馬衝大將和兩千兵士協助慕將軍駐防桐原縣城,又下令即日征調西域內全部兵馬,兩日內趕往下馬關城布防。然後就率領眾文臣武將以及其餘三千官兵匆匆趕回了下馬關城。
這下可愁煞了奉命駐守桐原城的慕將軍,慕天舉現在所率桐原官兵,連上收編的降軍,一共隻有五千餘人,再加上留下來協防的司馬衝大將的官兵,尚不足八千人,如何能抵抗朝廷十數萬人馬的進攻?
就是圍而不打,這桐原城最多也隻能支撐一二十天而已,到時候物儘糧絕,城池淪陷,城中百姓豈不是麵臨滅頂之災?
想到平西王使出這棄車保帥之法,著實令人憤懣,如今眼看這缺兵少糧的孤城即將麵臨朝廷重兵圍剿,這叫人如何是好。
慕將軍急招司馬衝、趙一彪、天朗等三人前來商議對策。
司馬衝大將首先發話“平西王如此安排,無非就是要我等死命守城,為下馬關城做好布防準備爭取些時間。我等隻能拚死抵抗,能多守一天算一天,隻要能確保下馬關城不失,早晚平西王還有機會發兵收複此城的。”
“說是如此,但此城內官兵多是本城中百姓的子弟,一旦失守,難免城中百姓會受到牽連,慘遭塗炭,慕某雖死不足惜,但連累滿城百姓同擔謀反罪名而受戕伐,慕某確實擔待不起哈!”
天朗聽了慕將軍所言情況後,說“慕將軍不必擔心,平西王此舉我早已料到,在下自有對策,可保桐原不失。”
慕將軍聽天朗一言,不知其有何妙計,當下向天朗救教。
天朗沉思半刻後,說“兵家常言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既然朝廷已經發兵來前來,其糧草部隊肯定已經提前出發往西域而來。這運糧草的部隊並不知桐原城已被拿下,其目的地自是直奔桐原而來,我軍若是先將其糧草截獲,自是先勝了兩成。”
“那桐原城失守的消息,肯定不日就會被朝廷所知。定會立馬通告西征大軍,到時候哪裡還會蒙在骨裡,自動送上門來?”趙一彪說到。
“此言正是。”天朗說到,“可命人取圖來一觀。”
慕將軍即命人取來地圖展開在案上。
天朗指著地圖上的浦西口,說“我已探知,糧草今日也運至此地,請慕將軍標出距此地最近的驛站在何處?”
慕將軍看了下地圖,指著一處說“這裡便是,距浦西口不到20裡的陳塘關,是最近的一個驛站了。”
“朝廷得信後,必令驛使,快馬加鞭,以八百裡加急金牌傳令,通告各部。我們隻須立即派人趕往陳塘關,奪了驛站,截了信使,即可確保無虞。”天朗說。
“我即刻率兵趕往陳塘關,劫了驛站,截取信使!”趙一彪當即領命,下去備良馬六乘,領精兵五名,快馬直奔陳塘關而去了。
這邊,天朗又問慕將軍“城內除了這八千兵馬外,還可召集精壯民夫多少人?”
“最多可征募萬餘人左右。”
“可用我軍日前繳獲的軍備武裝這些民夫,不要求其驍勇善戰,隻求作其聲勢而已。到時候,將軍可令趙一彪與司馬衝兩人各領四千兵馬和五千武裝民夫埋伏在城外兩側,伺機而動。”天朗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