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片圍牆全部推倒,災民下個月就要返鄉了,這幾座宮殿便做教學所用。我已下令召集各種工匠和技師,傳授他們的技藝,讓城中的人都可有一技之長。
這件事就交給你們一起督辦,第一屆招生免學費,以後的學費便可為縣裡的財政收入。大體的方向已經給你們了,細節部分你們商議著敲定。”
秦逸將圖紙交給二人,功成身退。
這還是麗質想的辦法,讓他們工作在一起,日久生情比旁人勸說有用的多。
四月初,住在王宮內的百姓要返鄉了,經過這一冬的辛苦耕種,他們每個人都賺到了很多的錢。冬日裡的蔬菜比肉更金貴,青菜被富商搶購,甚至賣到了百濟和新羅的王室。
百姓們站在街頭遲遲不肯離去,整條街都是哭聲,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國喪。
秦逸隻能走在人群前,將他們送出了城
百姓們站在城門外與秦逸跪拜告彆,邊走邊哭,心中滿是不舍和感激。
隨著災民的離開,宮牆被推倒,很多老人愣愣的站在遠處看著這一幕。也許此事他們才真正的意識到,高句麗的王朝已經覆滅,再沒有複辟的可能。
王朝更替,物是人非。誰能想象有一天王宮內會住滿了百姓,最後連巍峨的宮牆都被推倒了。
幾個孩童從小巷中跑出來,喊他們回去吃飯。老人們也就不再看遠處的煙塵四起的景象了,這樣的朝代有什麼不好嗎?很好啊。
百姓們稱秦逸為平州之父,並自發的湊錢要為他建一座雕像,紀念他的功績。
齊瑞聽聞此事,並沒有像差役那般高興,叫差役告知百姓先彆急著動工,將此事彙報給了秦逸。
秦逸稱讚道“還是你考慮的周全,此事可做不得,速叫人取一份陛下的畫像,交給工人。一定要告知百姓,沒有陛下的唐國便沒有這盛世,過分的吹捧我可不是好事。”
齊瑞點點頭,“屬下跟大人想到了一處,這平州遠離京都,若是有人覺得大人在此地的威望高於陛下,說您要自立為王,這無疑是一樁禍事。”
“你這倒是提醒我了,印刷廠即將完工,命人將陛下的生平事跡撰寫成書,到時候放在書局售賣,不能讓百姓隻知秦逸不知皇帝。”
“大人考慮的周全。”
二人行至技術學院,勘驗辦學的成果。
齊瑞介紹道“這間較大的正殿,是綜合教室,分隔成六間,教授工農行業的各種基礎知識。
那邊後宮改造成了學員的宿舍,便殿是書塾,民眾多有不識字的,從那邊先學習基礎的文化課程。
大棚保留了下來,可以作為農業種植的試驗田,也可為在校師生食材。”
行走在各個宮殿之間,不時的會傳來朗朗的讀書聲。禦花園已經成了現場教學的基地,木工和鐵匠都那裡授業。
王後的寢宮已經變成女學的課堂,裳衣局就地取材,成了女紅教室。禮樂部門變成了聲樂教室,傳授音律。
一圈走下來,物儘齊用,秦逸非常滿意。
他忽然想起一事問道“這宮裡原本的太監,如何安置的?”
齊瑞麵露難色“這下官還真的需要向大人請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