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駙馬爺!
在南詔國的皇帝看來,秦逸的話卻有些讓人覺得琢磨不透。
既然秦逸帶了大軍前來,那為什麼又說什麼不想戰鬥這種話?
有哪個帶兵打仗的元帥,是不喜歡打仗的?要知道,這打仗就是建功立業的好機會,放棄打仗這種事情,豈不是等於放棄了立功建業?
何況大唐打南詔國,實際上真的很輕鬆,隻要大唐願意付出相應的代價,基本上是穩贏的。
這一點,顯然超出了難道國皇帝的猜測,他以為大唐是不會花費什麼代價來和南詔國開戰的,如果真的來了五萬大軍的話,那麼就說明大唐是願意付出這樣的代價。
五萬大軍和南詔國打,這勝負還真的不好說,原因很簡單,南趙國舉國上下隻有十萬兵力,用於作戰的兵力,恐怕隻能達到七八萬左右。
畢竟各地都需要一定的士兵震懾一番。
一些邊境地方也需要一定的兵力鎮守。
當然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如果大唐輸了,那麼大唐可以再派五萬,乃至十萬兵馬。
畢竟大唐的體量擺在那兒,全國上下起碼有六七十萬大軍,輸了可以再來。
可南詔國耗不起,如果南詔國贏了,那麼他也會付出慘重的代價,這對南詔國來說是很難承受的,同時也很難承受大唐的第二次反攻。
如果南詔國輸了,那也就意味著再無機會。
他們的籌碼隻有那麼多。
所以這一點,便不言而喻。
不管怎麼說,這一次的戰鬥,無論輸贏對於南詔國來說,都將是一場巨大的消耗。
總的來說,南詔國皇帝賭輸了。
他認為在西南之地,距離大唐的長安如此遙遠,且山勢險峻,路途也不太方便,便以為大唐的皇帝不會把南詔國在西南方向的作亂放在眼裡。
可是沒想到大唐皇帝的決心卻還挺大,如此一來,輸不起的便隻有南詔國。
南詔國皇帝也思考許多,最後看向秦逸,冷笑一聲說道
“首先,第一,朕如何相信你大唐派來了五萬大軍?
第二,你又憑什麼認為你的五萬大軍就一定能夠戰勝我南詔國!
第三,朕憑什麼要和你談判,這對朕有什麼好處?”
聽到這南詔國皇帝的話,秦逸忍不住露出一絲冷笑,旋即嘲諷般的說道
“你這三個問題應該問你自己,第一,你相不相信大唐派來了五萬大軍?這對我對大唐來說不重要,對於你們南詔國來說才是最重要的。因為如果真的有五萬大軍的話,倒黴的是你們,所以有沒有大軍,你都應該做好打算。
第二,五萬大軍能不能戰勝你南詔國這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南詔國一定輸不起。第三。以上兩點便是你需要和我談判的原因。至於為什麼,我想你應該明白吧。”
南詔國皇帝沉默了,秦逸看似回答了,卻又沒有回答,但他的每一個回答都是答案。
秦逸的話,再次證明了一個側重點,那就是大唐可以繼續付出,可以重新來過,可以再次派遣大軍,或者說這次真的沒有派遣大軍。
無論哪一個結果,都不是南詔國可以去冒險的,因為一旦賭輸了,就是滅國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