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這些衝鋒陷陣的馬前卒,大都窮苦出身,當初不得已的選擇,很大程度也是為家裡博一個安居樂業的前程。
“對,你們的父母親人,有妻兒的趕緊,若是成親單過的兄弟投奔我們也一並歡迎!”江婉臉上盈盈的笑意,就是給他們吃一顆定心丸。
對江婉、對李家,人力從來不是拖累,而是資源。
“謝謝嬸兒!”
“謝謝!”
預想中的歡呼聲沒有出現,一眾鐵血漢子聲音哽咽著道謝,齊刷刷又要跪下來。
“快彆!往後有話都好好說,咱們家沒這個規矩!”這回江婉說什麼都不能收他們的禮了。
其實這十五個漢子中大半都是單身漢,僅有三個拖家帶口,另外八個家中有需要贍養的父母,另外四人家中兄弟眾多,沒有拖累。
江婉為了兌現自己的承諾,仍然在村裡買了十五塊地基,出錢讓他們一邊養傷,一邊自己請人修建自己的房屋。
一時間小柳樹村的基建工作進行的如火如荼。
……
遠在千裡之外的京城也因一場大捷,沉悶的氣氛又重新熱烈起來。
大家奔走相告,酒肆茶樓皆在談論這場來之不易的勝利。
“當初真是嚇死人了!傳回來的消息邊關告急,差點兒以為常勝軍又要重蹈十三年前的覆轍。”
“你這反應也太慢了點吧,這回是大將軍與晟王兩麵夾擊,將西夷人一舉趕回老巢,哪裡就告急了?”
“哎呀,老兄,我說你到底關心了戰況沒有?大將軍被困邊關,是晟王奇襲榆林關解的圍!”
“明明不是……”
“哎,好了好了,總之是咱們勝利了,西賊這回被打得七零八落的,一時半會兒是恢複不過來嘍,咱們老百姓總算可以過幾天太平日子了。”
除了雙方各執一詞的,也有和稀泥感歎勝利來之不易、生怕再打起來的,這些大家都光明正大的訴諸於口,沒有什麼忌憚。
但在京城某些私密的場所,‘十三年前’這幾個字眼卻仿佛禁忌。
“姓常的那老匹夫才剛班師回朝,竟然以戰功為挾,要求徹查糧草之事。”文太師府大得驚人的書房裡,剛下朝的文太師難得失儀一回,怒氣衝衝的將笏板丟到書案上。
“大人放心,就算他要查,也查不出什麼來的。”在他麵前,一個麵容清俊的男人胸有成竹的回道。
文太師打量了兩眼自己溫潤的女婿,神色終是緩和下來,“永謙,你做事我自然是放心的,我擔心的是那老匹夫查糧草隻是借口,實則要翻十三年前的舊賬!”
“他如今已明目張膽的站在了三皇子一邊,擺明了要與老夫為難,於咱們不利啊!”
“是,小婿明白了。”
翁婿倆的交流十分簡短,但卻心照不宣,顯然這樣的對白並非第一次上演,早配合得十分默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