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自己的落魄形成鮮明的對比,出身高門的沈央不僅早已入了翰林,並且還成了皇帝身邊的紅人。
可是這位皎皎君子得知他的窘境之後,不僅沒有嫌棄,還為他的職位奔走上下打點,最後得以順利的入職戶部。
雖然隻是一個小小的員外郎,但好歹也是正七品的京官,鄭縣令當時感激涕零,一心要將沈央奉為畢生知己。
他的一顆真心也同樣被沈央珍之重之,哪怕沈央貴為奉旨出京辦案的欽差,也一路與他書信往來密切。
可以說當年的糧草舊案,除了沈央便沒有比他更了解內幕的人了。
從沈央離京時的忐忑到他查案著手的方向,鄭縣令全都了如指掌。直到有一天,他收到了一本沈央寄給他的賬冊。
自此以後,他的知己沈央便再杳無音信。
鄭縣令無比清楚,這就是一場陰謀!
當時與那本賬冊一並寄到他手裡的,還有沈央托付妻女的親筆書信。
隻可惜他的動作到底遲了一步,等他尋上沈家門去,身懷六甲的沈陽夫人早攜了幼女出門去了。
最後接收到的便是他們一家四口在嘉裕江上遇難身亡的噩耗!
……
本能的畏懼令鄭縣令急於躲藏,之後便急匆匆的申請了外放。
這一躲,他便在臨江縣做一個小小的縣令至今。
曾經有好多次,他都想將那本賬冊公之於眾,替自己亡故的知己一家討還一個公道。
可案件背後的黑手,連高門沈家都不放在眼裡,碾死皇帝身邊的出色翰林沈央,都像碾死螞蟻一般,他一個小小的縣令又如何能與之抗衡?
可躲避的這十多年,雖然鄭縣令不夠站出來指正的勇氣,卻也時刻接受著良心的譴責。
直到這次那些幕後之人又故伎重施,再次將黑手伸向送往邊關的軍糧。
自從得知欽差大人南巡的消息,其實鄭縣令就一直在默默的關注著。
隻可惜欽差大人當時表現出來的態度,並沒有要將案件徹查到底的意思,鄭縣令失望之餘,也心冷了幾分。
誰能料到幾天之後,事情卻出現了一個極大的反轉。
明明已經離開江寧府的欽差大人,突然又殺了一個回馬槍,將在江陵府為非作歹多年的羅通判等人一網打儘!
“不能再等了,這就是唯一的機會!”
鄭縣令喃喃自語。
那些血淋淋的人頭昭示著晟王雷厲風行的手段,以及想將此事徹查到底的決心。
若說身為天皇貴胄,又被稱頌為大虞戰神的晟王都對幕後黑手們束手無策,那他的蜇機待伏也終將毫無意義。
與其一直這般受著良心的譴責忍辱偷生,倒不如拚死賭上一場,至少也要將沈央冒死查獲的賬本有一次展露在世人麵前的機會。
最終結果如何但憑朝廷處置,他此刻挺身而出,也算不枉沈央將他視為知己一回。
“大人,欽差大人還在府城!據手下多方打探得來的消息,有可能此刻已經去了府城外的積雲寺。”
喬先生終於風塵仆仆而回。
“積雲寺?”
聽到這個消息的鄭縣令騰的一下就站了起來,整張臉都因激動而泛紅,捧著一本賬冊的手忍不住微微顫抖。
當年沈央就是借住積雲寺,晟王不會無緣無故去積雲寺,那是不是表示他正在追究當年的舊案,正與沈央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