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塌房偶像到文娛巨星!
何為表演,真要往深入裡去說,那恐怕得拿著幾本大部頭洋洋灑灑地探究半天都未必能說清個所以然來。
但落到了演員的身上實操上了,也無非就是聲台形表,七力四感。
以此為基礎,再通過造型、道具、理解、經驗、閱曆等等,來呈現人物的特質,然後讓觀眾產生共情感。
同是哭戲,像是有些演員能戴著口罩,隻露出一雙眼睛,一個回眸,淚花閃爍,依舊能瞬間擊中觀眾的心靈。
而有些演員,抱著死去的至親摯愛,麵部扭曲得像戴上了痛苦麵具,聲嘶力竭地想要表達出悲傷,然而彈幕上卻一水的,“你看!你快看!他在笑!他在笑得好開心!”
這裡就是閱曆和感受力的問題了。
當然,這不是說戲裡沒了令堂,就真要演員沒個媽還是啥的。
但共情能力誰都有吧,這不又回到了演員最基礎的七力四感中的想象力和感受力上麵了。
這是最為基礎的東西,也往往就是區分一個演員質量的分水嶺。
有些人天賦異稟,老天爺塞飯到嘴裡的,有些人本就天賦平平,那就要靠努力了。
前者到後來都成了影帝影後了,後者也不差,技藝成熟後,大家都叫他們戲骨了。
什麼?你說還有靠瞪眼,眼藥水,摳圖替身的那一類的?
拜托,你很機車嘢,咱們擱這在說演員,你們說那是演員嗎?
正經演員有這麼乾的嗎?
呸!下賤!
而在其他人看來,丁炙就屬於那種天賦異稟的,就算是熟悉他前身的梁瓊等人,也隻是以為他突然開竅了。
其實丁炙的表演風格既野又雜。
他本身沒有任何表演學院的學習經曆,不過夢境空間裡的課程卻很多都是學院派的精華所在。
一方麵雖說沒有什麼“影帝級演技”的技能灌頂一步到位巴拉巴拉的,但那如同第二人生般的夢境體驗,卻讓他憑空增加了許多人幾輩子都無法比擬的“閱曆”和“經驗”。
經常會被拿出來說的表演流派有三,“體驗派”,“方法派”和“表現派”。
但實際上,這些學派並不是如同武俠小說的諸如“華山派”,“峨眉派”之類那樣涇渭分明,很多演員在表演時,既會用到方法派和表現派的技巧,一方麵也會循著體驗派的路子。
真要深究起來的話,其實丁炙如今的表演上,受到夢境空間那些劇本體驗的影響,倒是體驗派的路子比較多。
所以《追捕》在籌備的將近一個月裡,他回到京都後,就連和李修緣那開始以玩鬨的心態搞的“人間觀察”那檔節目也沒再理會。
小佛爺好幾次想要找他商量事兒,還吃了幾次閉門羹,隻能默默哀歎“愛原來也會消失”。
然後丁炙幾乎是足不出戶地窩在家裡,一邊在寫著人物小傳,一邊加強健身,讓身形更符合人物,然後在夢境空間裡體驗了一遍又一遍。
到後來,就連梁瓊偶然來見他時都有些吃驚於他氣質和容貌的變化。
更彆提如今許久不見的文詠杉了。
不過文詠杉也不是外行人,看到此情此景的丁炙,也察覺到丁炙是在為角色做著準備的狀態。
其實也正是如此,因為角色王遠陽因為聲帶損壞,是一個失語者,所以今天到場後,丁炙基本都是沉默不語的狀態,就是在“養”著這個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