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腦中的橡皮擦》這部戲,實質上整個主線都非常地淺顯,沒有像懸疑驚悚片那樣究極反轉,也沒有動作特效大片那麼酣暢淋漓。
就是千金小姐戀上窮小子,排除萬難後終於在一起,然後甜蜜生活後,然後女主角其患上絕症,男主角不離不棄。
套路夠老,但情緒點夠飽滿。
就跟咱們古代留流傳下來的牛郎織女,倩女幽魂,董永七仙女,乃至梁山伯與祝英台這類愛情故事,其實就包含了所有悲劇喜劇愛情戲劇的內核和套路。
無非都是那幾種情緒爆點。
但沿用同一個內核,套個皮重新演繹出來的影視劇,舊瓶裝新酒,觀眾還是會看得津津有味。
而這類影視劇,首先要男俊女靚,然後最看重的是絕對是男女主角的c感。
換而言之,就是男女主演之間的化學反應。
c感這玩意兒,有人會說,這其實是很玄學的東西,也無關演技,有些人猛灑工業糖精,就是沒感覺,還有點尬。
有些人肢體接觸點到即止,一個對視,一個抿嘴輕笑,就能讓觀眾恨不得讓他們原地結婚。
說的好像有那麼幾分道理。
不過本就是演戲,又哪裡會真的與演技無關呢?
愛可以演出來,恨可以演出來,愛恨交織這種複雜情緒都可以演出來,一對飾演情侶的男女主演,如果在進入表演狀態後,男女顏值都不錯的情況下,就連情侶間的氛圍感都沒能營造出來的話,然後不談演技給我談玄學?
沒有c感無關演技,這不就跟孔乙己竊書不算偷一樣是自欺欺人嘛。
這裡就不點名具體是哪部劇了,不然容易挨削。
其實在片場上,許多飾演情侶的演員們都會提前熟悉,然後培養感情。
這是一步非常必要的步驟。
仔細想一想就知道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其實可以分彆分為社交距離,個人距離,以及親密距離。
社交距離大概是12~21米的距離,這是和非熟人之間對彼此最舒適的距離。
個人距離則大概在46~76厘米之間,相當於兩臂的距離,這是與熟人交往的空間,而如果是陌生人突然靠這麼近,那麼會下意識地產生不適感和警覺之心。
假如再近一點,則多少會有一些不適感,尤其是異性之間更甚。
而親密距離則是人際交往中的最小間隔或幾無間隔,即常言道的“親密無間”。
這裡的距離大概15厘米之內,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觸手可及”,彼此間可能肌膚相觸,耳鬢廝磨,以至相互能感受到對方的體溫、氣味和氣息。
遠範圍也僅是15厘米到44厘米之間,麵對麵能夠清楚地看見對方的表情和眼神,身體上的接觸可能表現為挽臂執手,或促膝談心,仍體現為親密友好的人際關係。
而一對情侶之間的距離,毫無疑問就是會產生親密距離的關係。
如果就連牽個手都覺得像是在搭把手,親個嘴都像是在啃豬耳朵,從生理層麵上就帶著抗拒的情緒,又哪能有啥c感呢。
而這就要求演員們打破自己心裡的“不適感”,去和對手戲演員去聯係感情。
這也就是為什麼有許多讓人覺得磕c磕到要死要活的熒幕情侶會因戲生情,然後在一段時間後又光速分手一個道理。
因為那時候雙方在幾個月裡,每日耳鬢廝磨,眼裡都隻有對方,自然會生出彆樣的情愫。
有些新人,還會糾結太多。
而一些老司機,看淡一切,直接就嗯嗯嗯。
傳說中的劇組夫婦不就這麼來的嘛。
而《我腦中的橡皮擦》的劇組裡,大家似乎也覺得有那麼幾分不對勁了。
因為丁炙和鄒雨桐的相處模式,似乎越來越甜蜜了。
無論是戲裡戲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