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皇太子!
劉三喜辦公室中,李世民站在寬大的落地窗前,看到崔博文腦袋像皮球一樣滾落在地後,麵無表情的轉身,坐在了紅木長椅上。
李承乾給了劉三喜一個眼神,劉三喜立馬帶上了門。
待屋中隻剩下他們父子二人後,李世民才道“那崔博文,如果真的得手的話,靈州會怎麼樣?”
李承乾語氣嚴峻道“錢不值錢,商人會帶著所有貨物立馬離開靈州,買不到東西的百姓隻能困居於靈州,等到家中的生活物資全都消耗完之後,百姓便會揭竿而起。”
李世民神色一變。
他從沒想到,這小小的銅錢居然也會有這麼大的用處,簡直就是殺人不見血。
如今靈州是拒絕流通五銖錢了,但大唐他地還流通著不少的五銖錢,如果也有人像崔博文如此一般,那……
李世民不敢想象後果,連忙問道“其他流通五銖錢的地方,會不會也發生此事?”
“有可能如此。”
“這經濟法,可能通行天下?”
“可以,但此法還不完善,兒臣準備過兩日專門尋一批通曉律法之人,令他們以武德律為基礎,製定新法。”
知子莫若父,一聽李承乾這話,李世民就知曉他是準備搞大動作了。
“你準備製定何等新法?”
“所謂新法,就是將武德律進行詳細分化,比如以刑律為基礎,細定出刑法,以及民法商法稅法,等各種法條。”
法為國之柱石,沒有一個完善的法律體係,那不論社會繁華到何種地步,不僅不會有一絲進步,反而會變得更加混亂。
就如宋一般,經濟水平冠絕諸代,社會一片繁榮昌盛之象,但除了初期百姓勉強能獲得一些紅利之外,沒過多久,便各種矛盾凸顯。
社會發展到了頂峰,卻沒有及時適套的律法跟上,那利益特權階層,天然的就會在百姓身上吸血。
百代皆行秦之法。
不僅政治製度繼承於秦,法律體係也一脈相承。
秦有秦律,漢有漢律,唐有武德律。
曆朝曆代,從立國到亡國,隻要不是昏聵之主,總會對律法進行修繕。
但改來改去,終究免不了一書含萬罪的套路,罪名就是那些,惡人也不會照著律法來犯事。
一旦所犯之事不在律令之上,那如何處置,就皆憑官員心情了。
這便是最大的弊端,要是對此視而不見,或者不當回事,那靈州遲早亂象四起。
所以李承乾對律法一事很是看重,他已經吩咐魏征,在府衙以及民間招尋精通律令之事。
而李世民在了解了崔博文一事之後,也發現了他以前從未看到過的東西。
經濟,律法,此乃安國之要事也。
當初李淵所言的以德治國,李世民心裡還是很認同的,但現在看來,純屬扯淡。
皇帝就算斬了七情六欲,成了胸懷萬民的大聖人,那國家也隻能一時的安定。
要想長治久安,還是李承乾說的對呀,依法治國。